李唐帝国的黄昏——考场上的阴差阳错
2009年09月07日 10:10凤凰网历史专稿 】 【打印共有评论0

像草军这样没有稳固的根据地,没有良好的后勤补给,没有固定粮饷保证的军队,其军纪如何,概要由士兵的腰包和心态来决定。目前草军的兵们都相当有钱,而且因为轻易取得胜利而欢呼雀跃,看见谁都像老朋友。

可是兴奋都不可能持久。几天以后,一切都会改变。

几十万人进城,住是个大问题,挤进老百姓家里就容易闹矛盾,天天睡大街也不现实。部队和老百姓的吃喝也是个问题,被四面封锁的长安城,不可能长期养活这么多人。有经验的军官都知道,绝不能让兵们闲下来,尤其是刚打过仗的兵,天不怕地不怕,谁都管不住,能闹出啥事儿来只有天知道。

这几点上,黄巢的参谋部门严重失职。或者说黄巢本人,压根就没考虑到事情的严重性。数日后,远离了战争的大兵们故态重萌,四出抢劫,一不如意就放火焚烧店铺街市,还有些部队开始杀人。尤其是当过官的,落在他们手里必死无疑。大小将官们也不闲着,看见象样的第宅就把主人撵出去。青史载道:“甫数日,因大掠,缚棰居人索财,号‘淘物’。富家皆跣而驱,贼酋阅甲第以处,争取人妻女乱之,捕得官吏悉斩之,火庐舍不可赀,宗室侯王屠之无类矣。”黄巢本人倒是不想把自己这么雄伟壮观的都城搞坏掉,可是满街放了羊的大兵,骄横得不得了,手里又拿着刀子,谁还管得住?现在连黄巢出来说话,大兵们都爱理不理了。

唐广明元年十二月十三日,也就是西历公元八八一年一月十六日,黄巢即皇帝位于含元殿,数百面战鼓咚咚擂响,以代替金石之乐。然后,登丹凤楼下赦书,国号“大齐”,改元“金统”。

立妻曹氏为大齐皇后。以尚让为太尉兼中书令,赵璋兼侍中,崔璆、杨希古并同平章事,也就是所谓“四相”,这都是宰执大臣。崔璆本是浙东观察使,在黄巢南下入福建时曾帮他请节钺,此时罢官在长安,所以黄巢任他为副相以酬功。以孟楷、盖洪为左右仆射、知左右军事,费传古为枢密使。这是军事指挥中枢。以太常博士晚唐大诗人皮日休等人为翰林学士,王璠为京兆尹,许建、米实、刘瑭、朱温、张全、彭攒、李逵等为诸将军游弈使,又选骁勇形体魁梧者五百人,作为护卫亲军,以外甥林言为军使。

大齐朝的开国皇帝,就这样,在四面的火光中,在居民的哭喊中,开始并结束了他的登基大典。

当了皇帝的黄巢,也觉得自己的兵们闹得太不像话,下严令不得再乱杀人,并要求各部队把武器都上缴——不过闹疯了的骄兵悍将们脑子根本就没有“皇帝”这个概念,置之不理,效果相当有限。

黄巢还下诏召集原唐王朝官员,三品以上的暂时停职审查,四品以下保持原职继续上班,但也是应者寥寥。大齐皇帝可真生气了:俺对付不了自己的兵,难道还对付不了你几个前朝的瘟官?遂下令长安全城大搜捕。结果发现好些条大鱼躲在迎降功臣张直方家的夹墙里,比如说唐朝的两个宰相,豆卢瑑和崔沆。

这个崔沆可是个具有历史知名度的人物。他是乾符二年,也就是王仙芝黄巢起义造反的那一年的科举考试主考官。他老人家内举不避亲,录取了同宗的崔瀣,于是坊间传言道:“座主门生,沆瀣一气”。这句成语相当出名,所以连带着崔沆先生也出名了。

树大就要招风。

张直方有迎立新朝这桩功劳,自己官也不算大,本来杀头也轮不到他,问题在于他实在人缘太好,交情太多——居然有两个前宰相,一百多个公卿大臣跑来找他庇护——人家信得过他,把性命都交给他了,他老张一辈子没干过坏事,总不能这回就出卖朋友吧?

这一犹豫,就把这帮人多留了几天,结果给大齐皇帝抓了个正着。一帮大齐兵包围了张家,灭了他满门,还有那两个前朝宰相和一百多个公卿大臣。

这一天,天街踏尽公卿骨。

长安城是大唐朝的政治经济中心,当官的多如牛毛,外国商人也不在少数,李唐皇族就更不用说。这样一闹腾,连带上株连的家族,杀的人就不在少数了。

有一些家庭很惨。懿宗皇帝的妹妹广德公主,是个好心的姑娘,嫁给于琮,两口子感情很好。前些年因为宫廷纠纷,于琮先生一家子都被撵到遥远的岭南。广德公主知道人家不会放过她先生,要暗算他,就天天跟在驸马爷身边——坏人总不能连皇帝的亲妹妹一块暗算吧?于是,上路的时候她和驸马爷的肩舆门相对,随时盯着怕出事,坐下就把驸马爷的衣带牢牢抓着。就这样,走了几千里地,驸马爷“由是获免”。大唐朝的公主们都有点娇生惯养,任性胡闹,惟有这个广德,老老实实的,奉公守法,孝敬公婆,对夫家亲戚朋友也不摆臭架子,大家都挺喜欢她的。

这回驸马爷不愿意出卖老丈人家,没去自首,给搜出来了,当然就要杀头。广德公主哭着抓着大兵的刀子说:“我是李家的女儿,实在要杀,就把我和于仆射一块杀了吧……”于是两个人一块遇害。

还有许多人不愿意受辱,全家自杀。

这,就是乱世。

六、从长安城到狼虎谷

唐僖宗逃到骆谷,凤翔节度使郑畋去参见,求他留在凤翔鼓舞人心,小皇帝拒绝,说自己至少要逃到兴元才能安心工作,如果问题严重,很可能要逃到成都。郑畋没奈何,说那你跑那么远,道路又不好,我没办法事事向你汇报,你得让我随机处置。这个,小皇帝同意了。

郑畋回到凤翔,立刻召集部将宣誓讨贼,周边各藩镇也纷纷响应。

黄巢派尚让率兵五万进攻凤翔,郑畋自己不会打仗,却能用人,以泾原节度使程宗楚为副帅,前朔方节度使唐弘夫为行军司马,在龙尾陂设下埋伏,他亲自率数千人阵于高岗诱敌。尚让轻视郑畋是书生,让部队击鼓冲锋,队伍散乱(又和当年荆门之战一样),被唐弘夫的伏兵大败,被斩首二万余人,伏尸数十里。

回到长安城,有人在尚书省门口写诗讽刺尚让打败仗,他恼羞成怒,把当天该值班的官吏统统挖掉眼睛倒挂起来,还在城里大搜捕,凡是会写诗的统统杀掉,能识字的全部给贱役,据说杀掉了三千多人。

唐僖宗逃到安全地带后,总算履行了自己的职责,下诏天下藩镇讨伐黄巢,于是乱世英雄纷纷登场。

正在代北沙漠里无所事事的李克用,被朝廷赦免,带着他的沙陀军团奔赴长安勤王,一路上还总是和自己人闹摩擦。义武节度使王处存听说长安失守,号哭累日,率军入援,并派遣了两千人赴兴元保护皇帝。河中节度使王重荣,本来已经投降黄巢,但黄巢调财征兵不已,王重荣忍无可忍,杀掉黄巢的使者,起兵反抗。

就连宦官杨复光,也身残志坚,在许州召集队伍反对黄巢,进攻邓州,那个在许州舞阳鬼混,屠牛、盗驴、贩私盐什么坏事都做的“贼王八”,目前是他手下的一员都将,有了个大名叫作“王建”,这是未来十国之一的前蜀皇帝。

杨复光带部队进攻黄巢的邓州守将朱温,未来的前蜀皇帝和后梁太祖交上了手,后梁太祖落荒而逃,被前蜀皇帝追杀了六百多里地,一直从河南邓州跑到陕西蓝桥驿(今陕西蓝田县西南)才收住脚。

还有些人物,目前只能跑龙套,但影响深远。

权夏绥节度使拓跋思恭这个鲜卑胡人也跑来凑热闹,和鄜延节度使李孝昌合兵屯东渭桥,与刚刚逃回长安的后梁太祖对垒——当然,他们俩既然连十国都混不进,自然没有前蜀皇帝的手段,所以很吃了后梁太祖些亏。

不过拓跋思恭到底是最早赴援京师的五镇之一,虽然功劳几乎没有,苦劳还是有一点的,为了表彰他的耿耿忠心,皇帝给他赐姓李。这就是未来的西夏皇帝李元昊的姓氏来历。如果我们把眼光放得足够长远,沿着这条线下去,拨开历史的迷雾,我们还能看见一个更能影响历史的人物,明末大名鼎鼎的闯王李自成。

因为黄巢没有进士及第,所以历史上出现了李元昊、李自成,而不是拓跋元昊或者拓跋自成,这就是“蝴蝶效应”。

一只小小的蝴蝶扇动翅膀,结果在遥远的地方引发了一场飓风。这里我们可以看见,咸通年间那些偶然的科举考试结果,在中国历史的大舞台上,引起了怎样的一场山崩海啸!

黑格尔说得对,读历史有如暴风雨后纵观海上桅樯摧折的沉舟。

乱世   黄巢   晚唐   朱温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作者: 江上苇   编辑: 蔡信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