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经国:威权时代的开明领袖[组图]
2009年01月20日 10:33国家历史 】 【打印

1954年,蒋介石在台湾当选第二任“总统”时和长子蒋经国合影。

蒋经国在筑路工地

国家历史特约 黄章晋

20年前,蒋经国在台北去世。

蒋经国生命最后几年是在紧迫地与时间赛跑,他要完成的任务太多:国民党的本土化、政治上的民主化、两岸关系的解冻……他在奋力冲刺中死去,输给了时间,但却赢得了历史。

大陆观众注意到,《新闻联播》播音员张宏民罕见地穿着一身黑色中山装,表情凝重。他播报的第一条新闻是,蒋经国在台北去世。

当时的大陆观众不知道,蒋经国生命最后阶段开启的民主化大门,使台湾正在发生一场翻天覆地的变化,最终将使台湾成为他们日常最关注的新闻焦点。

20年后的今天,在台湾,蒋经国不曾因时间的流逝而被人淡忘,反声誉日隆。每次民调,对台湾民主、经济、民生等各方面贡献最大的领导人,都是蒋经国。 2240万人口的台湾,前往蒋经国暂厝的大溪的凭吊者,每年在100万人次左右。蒋经国执政时期,被认为是台湾历史上社会风气最好、最有希望和活力的时代。

很难找到第二个独裁者获得如此评价。

民主时代的独夫

蒋经国与一般独裁者的巨大差别,其实是专制政权第一代独裁者与第二代独裁者的差别。

蒋介石、蒋经国父子恰好体现出第一代独裁者和第二代独裁者的典型特征。

老蒋保持的是传统帝王领袖作风和派头:从不轻易与人握手,非自家厨师的饮食不吃,矜持、刻板、严肃,能不与民同乐则绝不与民同乐,在公众面前,处处要显示出不凡的领袖气势与风度。

蒋经国则完全是一套亲民领袖的作风。可以与任何人握手,永远满面笑容,永远与民同乐,低调、朴素,吃穿随意,让人认为他是人民一分子。

蒋介石败退大陆后总结最沉痛的教训之一竟然是:杀人太少。

而蒋经国的个人经历则让其认为,政权的稳固首先在民生。

<< 前一页123456后一页 >>

匿名发表 隐藏IP地址

   编辑: 梁昌军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