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去何从:胡适在内地最后的日子
2007年08月06日 19:54文摘报 】 【打印共有评论0
相关标签: [内战] [胡适]

1948年年底,胡适行将告别他服务了三十一个年头的北京大学。

12月上旬,人民解放军发动平津战役,到21日,北平已经成为一座孤城,被解放军团团围住。在南京的蒋介石也开始准备他的“双抢”:一边考虑“抢救”黄金,将国库中的黄金白银美钞运往台湾,一边开始“ 抢救”人才。“抢救”人才计划,由蒋介石本人直接策划指导,陈雪屏、蒋经国、傅斯年三人小组具体负责实施。“抢救”对象共分四类:一是各院校馆所有关行政负责人,二是因政治关系必须离开者,三是中央研究院院士,四是在学术上有贡献者。他要把能动员走的有影响的高级知识分子送往台湾。物质不能留给共产党,人才更不能留给共产党。胡适作为知识分子的旗帜,自然是蒋介石要抢救的首批人才。

告别北大

12月13日,胡适为北大五十周年校庆特刊撰写了《北京大学五十周年》一文,祝福北大能安全度过眼前的“危难”。

祝愿只是一厢情愿,形势已经急转直下。此时,南京“抢救”小组的陈雪屏已衔蒋介石之命飞抵北平,力劝胡适南下。但胡适不肯南下,说:“我不能丢下北大不管。”任凭陈雪屏如何劝说,胡适就是不松口。无奈之下,陈雪屏只得于第二天(14日)飞回南京复命。见状,蒋介石又亲自两次打电报催促胡适南飞,说时间紧迫不容再拖延,并告诉,已派出专机飞北平接他与清华校长梅贻琦,还有名教授陈寅烙、陈垣、毛子水、钱思亮等人。在此情况下,胡适不便再固执己见,遂决定南下。

共产党也在此时做工作想争取胡适,先是胡适在中国公学的学生吴晗两次劝其留下,但话不投机。不过吴晗仍不愿放弃努力,对北平地下党成员说:“你们如果工作做好了,还可以把胡适留下。”可是这些努力都没有用,事后吴晗非常惋惜。邓广铭也劝胡适不要走,他告诉胡适:“听说共军围而不打,西山那边的共军广播说,只要你不走,北大不动,共军不会加害于你!”胡适只是摇头。此时北平西山的中共电台广播了毛泽东的话:“只要胡适不走,可以让他担任北京图书馆馆长!”有人问他,胡适微笑着反问:“他们会用我吗?”

胡适走前给北大教授汤用彤、郑天挺留下一纸短笺,说:“今早及今午连接政府几个电报要我即南去。我就毫无准备地走了。一切的事,只好拜托你们几位同事维持。我虽在远,决不忘掉北大。”

<< 上一页12下一页 >>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