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历史出品

兰台说史•“中东小强”以色列是怎样练成的

2018-05-14 14:52:25 凤凰网历史 重光

5月14日,以色列多年来最忠实的盟友--美国将在以色列建国70周年纪念日当天,把其驻以大使馆前往耶路撒冷,以力挺以色列对耶路撒冷的主权宣称。70年前的1948年5月14日,犹太人在特拉维夫宣布成立以色列国,并发表了《以色列国独立宣言》。

1948年5月14日,大卫.本.古里安宣布以色列国成立,并就任该国首任总理。

次日,阿拉伯国家联军进攻新生的以色列,第一次中东战争爆发,在以色列的顽强反击之下,主动挑起争端的阿拉伯联盟铩羽而归,71万巴勒斯坦人被迫逃离家园,成为难民。

1948年10月,巴勒斯坦难民从加利利逃离。

在随后爆发的四次中东战争中,越来越多的巴勒斯坦人因战火摧残流离失所,背井离乡,至2015年,巴勒斯坦难民总人数已达510万,甚至超过了巴勒斯坦国的人口总数(450万)。

1948年,难民营中的巴勒斯坦老人与女孩。

与此同时,在成立之初的以色列领土面积与人口基数远逊于阿拉伯国家。1948年,以色列人口仅有80.6万,而如今其人口已达880万,在短短的70年内增长了近十一倍。新增人口中的绝大多数都是自他国移入以色列的犹太移民(初期是难民),他们的“回归”不仅使得以色列在这四战之地生存了下来,而且为其发展为其发展注入了强劲的动力。

以色列领土及其占领区全图,目前除本土外,以色列还对约旦河西岸与戈兰高地拥有控制权。

以色列建国70周年对犹太人和阿拉伯人来说,是同一段历史的两份回忆:犹太人难民在光荣与骄傲中“回归故土”,而巴勒斯坦的阿拉伯人难民则在痛苦与悲伤中逃离家园。

近代犹太人“回归”以色列地起于19世纪末。1882年,当时的俄罗斯帝国国内排犹暴动愈演愈烈,在犹太复国主义思潮的影响下,许多受迫害的犹太人没有再像前辈那样移民至中欧乃至西欧,而选择直接回到《圣经》中犹太人的故地--以色列地定居,此时的以色列地即是巴勒斯坦,处在奥斯曼帝国的统治之下。至1903年,共有35000名来自俄罗斯与罗马尼亚的犹太人移至巴勒斯坦。

第一波移民潮期间由犹太人组建的幼儿园,摄于1898年。

此后的1904年至1914年间,同样也是由于俄国国内反犹主义情绪高涨,针对犹太人的袭击层出不穷,又有4万名俄国犹太人移至巴勒斯坦定居。这批犹太人受到社会主义思潮的影响,于1909年在巴勒斯坦北部的德加尼亚(D‘ganyaAlef)建立了第一座基布兹(犹太版本的集体社区,主要从事工农业生产,且享有高度自治权),并组建了自卫团体,以抵御部分阿拉伯人的袭击。这种新颖且高效的定居点组织方式很快受到了犹太移民的欢迎,一座座基布兹如雨后春笋般在巴勒斯坦的土地上拔地而起。

德加尼亚基布兹的窝棚,摄于1910年。

由于1914年一战爆发,巴勒斯坦成了驻埃及的英军与奥斯曼帝国军队交战的前线,犹太人移居巴勒斯坦的进程暂时中断。英国为了对抗德、奥、土等同盟国,选择拉拢遍布世界各地的犹太经济与政治势力,因而其此前在1917年就发表过《贝尔福宣言》,以支持犹太人重返以色列地建立“民族家园”,换取犹太人对英国的支持。巴勒斯坦原先的统治者奥斯曼帝国在一战结束后分崩离析,其将巴勒斯坦的统治权拱手让给了英国,英国由是建立了英属巴勒斯坦托管地,进行殖民统治,因而在一战结束后的1919年犹太人移居巴勒斯坦的进程马上再次重启。至1923年,又有4万名来自东欧的犹太人定居英属巴勒斯坦托管地。

1917年英国发表《贝尔福宣言》以正式支持犹太复国主义运动在巴勒斯坦建立犹太人的“民族家园”(NaitonalHome)。

在1924年,由于美国出台了限制移民的《紧急配额方案》,大量来自波兰及其他欧洲国家的犹太人无法移入美国,转而选择移入英属巴勒斯坦托管地,在短短五年内便有82000名犹太人定居巴勒斯坦。在这批犹太移民中,有许多是中产阶级,受过良好的教育,他们的到来,促进了巴勒斯坦城镇的建设与商业的发展,并使得巴勒斯坦的轻工业也建立了起来。

犹太移民,摄于1920年前后。

1929年至1939年间,由于纳粹主义的兴起,德国、奥地利、捷克斯洛伐克乃至波兰等国的犹太人的财产乃至生命安全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威胁,他们被迫出走,巴勒斯坦托管地由是迎来了25万名犹太移民,这其中许多人是各行各业的专家,如医生、教授与律师等,他们前来定居后,巴勒斯坦的医疗、教育乃至重工业的发展明显上了一个台阶。

于1935年在波兰签发的准许犹太人移入巴勒斯坦托管地的文件

由于巴勒斯坦托管地资源有限,犹太移民人口陡增后,开始不可避免地与巴勒斯坦当地的阿拉伯人争夺土地与矿产等资源,双方矛盾日益激化,多次爆发武装冲突。作为巴勒斯坦托管地的统治者,英国自然不想看到自己的殖民地内部发生动乱,因而其在二战爆发前夕决定限制每年移入的犹太人数量,以缓解犹太人与阿拉伯人之间的紧张局势。然而这并没能阻止犹太人移入巴勒斯坦,在纳粹开始大规模屠杀犹太人后,11万名犹太人为了保命,通过各类非法手段移入巴勒斯坦托管地。至1948年以色列建国前夕,共有65万名犹太人已在巴勒斯坦托管地定居了下来。

1945年,布痕瓦尔德集中营的犹太幸存者抵达巴勒斯坦托管地的海法港。

1948年5月14日,以色列建国,次日旋即爆发第一次中东战争。此后近十年内,因为战争威胁,新生的以色列国在民用生产方面采取了诸多节省开支的措施,以确保国防生产不受影响,这使得以色列民众的生活一度相当艰苦,但这并没有妨碍从大屠杀中幸存下来的德国和奥地利的犹太人争相定居以色列,此外来自意大利、保加利亚南斯拉夫、利比亚、突尼斯与摩洛哥等国的犹太人蜂拥挤上开往以色列的邮船,回到“应许之地”。在1948年至1951年的短短三年内,又有近69万犹太人移民以色列,使得以色列国的人口翻了个倍。

一个摩洛哥犹太人家庭乘船前往以色列

由于阿以冲突的缘故,许多定居在阿拉伯乃至伊斯兰国家中的犹太人陆续遭到所在国当政穆斯林的不同程度的歧视乃至迫害,以色列政府为此开展了多项专项行动,将多个国家的整个犹太社群以空运的方式接到以色列,如49年至50年的魔毯行动将近5万名也门犹太人护送至以色列;51年以斯拉与尼希米行动将全部的12万名伊拉克犹太人接至以色列;84年至85年的摩西行动与91年的所罗门行动则将55000名埃塞俄比亚犹太人从饥荒和内战中拯救了出来。

魔毯行动中的也门犹太人

除去从西方国家与伊斯兰世界而来的犹太移民,来自东欧的犹太移民,尤其是俄国犹太人,也是以色列人口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苏联解体后,原先因配额所限而难以离开本国的俄国犹太人开始大规模移民以色列,至今共有90万俄国犹太人定居在以色列,占目前以色列人口的约11%。如今880万以色列公民绝大多数都是移民及其后代,可以说,若没有外来移民,就没有以色列。

各国犹太人移民以色列的数量示意图,颜色越深人数越多。

同样地,若没有以色列,也就不会有巴勒斯坦难民。在犹太人以各种方式大规模“回归”以色列的同时,巴勒斯坦人却在旷日持久的阿以冲突中逃出自己的家园。在1948年第一次中东战争中,阿拉伯联盟不仅没能击溃以色列,还丢掉了一半原先分给阿拉伯人建立巴勒斯坦国的领土,生活在交战区的巴勒斯坦人因安全无法得到保障,不得不背井离乡,还有部分巴勒斯坦人躲过了战火蹂躏,却还是被以军驱逐出境。

居住在海法的巴勒斯坦人被犹太民兵驱逐。

此外,由于不愿意与外来的犹太人混居,且寄希望于阿拉伯联盟能在军事上击败以色列,以此建立巴勒斯坦国,因而还有许多巴勒斯坦人即便未受战争直接影响,也选择离开已经或即将被以色列占领的家园,移居至约旦控制的西岸地区或是埃及控制的加沙地带,养精蓄锐,准备来日再战。至1950年,当时90万巴勒斯坦人中有71万成了难民,如海法、阿克与雅法等大城市中的巴勒斯坦人口锐减了90%。

在难民营学校中就读的巴勒斯坦难民儿童

1967年,埃及、约旦与叙利亚互相签订了共同防卫协定,旨在对抗三者共同的敌人--以色列。感到自身安全难保的以色列索性先下手为强,发动对埃及、约旦与叙利亚的突然袭击,史称第三次中东战争。在短短6天内,以色列国防军大败阿拉伯国家联军,不仅占领了包括东耶路撒冷在内的整个约旦河西岸地区,还从叙利亚手里夺下了戈兰高地,从埃及手中夺下了整个西奈半岛。

肉色为以色列在1967年第三次中东战争中新占领的土地。

这样一来,以色列几乎控制了整个巴勒斯坦,之后其或采取各类“软性”手段,如断水断电,限制物资与人员进出等经济战方式,迫使巴勒斯坦人离开其土地,或直接夷平巴勒斯坦人的村庄与难民营,强制驱逐巴勒斯坦人。至1971年,又有30多万巴勒斯坦人被迫出逃,由于西岸与加沙均被以色列占领,巴勒斯坦人此时不得不离开巴勒斯坦,一些进入约旦、叙利亚与黎巴嫩等邻国定居,还有一些逃到了更远的沙特、卡塔尔乃至科威特,成了漂泊在异国他乡的难民。

一位巴勒斯坦难民与其居住的难民营

由于人口基数大且生育率高,经过数十年的繁衍生息,巴勒斯坦难民的总数已十分惊人,仅登记在案的难民人数就有515万之巨,其中在约旦的巴勒斯坦难民有300万,占到约旦总人口的三分之一多,其已是约旦国内不可轻视的少数族群。

坐落在西岸伯利恒的巴勒斯坦难民营,摄于1956年。

目前在加沙地带生活着130万巴勒斯坦难民,他们因以色列的封锁而缺衣少食,无水可喝,无电可用,无医可求,无房可住,无地可种。他们空有一身手艺与知识,也无法外出前往埃及或以色列务工,生活水平改善无望,只能呆在遍布加沙的难民营内蹉跎度日,看着自己的家园一天天地荒凉下去。

加沙地带的难民营,摄于2009年。

近45万巴勒斯坦难民生活在黎巴嫩,其虽是难民,却积极地参加黎巴嫩政军事与政治活动。在以色列入侵黎巴嫩的第五次中东战争期间,在黎的巴勒斯坦难民加入巴解组织黎巴嫩分支,再次和“老对手”--以军杠了起来。此外,在叙利亚还有56万巴勒斯坦难民,其中许多人在2011年叙利亚内战爆发,被迫再次踏上逃亡之旅,成了难民中的难民,其境遇之悲惨,恐怕无人能及。

位于约旦北部的扎塔里难民营收容了8万名叙利亚难民,其中不乏先前逃亡叙利亚的巴勒斯坦难民。

短短70年内,犹太人的“回归”与阿拉伯人的出逃使得以色列领土及其控制区内的人口情况发生了极大且不可逆转的变化:1948年以色列刚建国时,其控制区与阿控区内的犹太人口(约65万)远少于阿拉伯人口(约95万)。受多次中东战争的影响,以色列控制区不断扩大,原先占多数地位的阿拉伯人大批地离开家园,巴勒斯坦难民出逃所留下的真空,大都由新来的犹太移民填补,这使得犹太人占总人口的比例大幅提高。如今,犹太人已占到以色列人口(约880万)的75%,成了新的绝对多数,而阿拉伯人只占以色列人口的20%左右,离散在外的巴勒斯坦难民总人数已达515万,甚至超过了巴勒斯坦国人口总数(450万)。

1948年至2000年,每年从各国移入以色列的人数

由此造成的巴勒斯坦难民问题一直是阿以冲突的焦点问题:若出逃的巴勒斯坦难民要回归故里,但他们的土地与房屋等不动产已被“回归应许之地”的犹太人所占据多时,使得难民无处可回;若巴勒斯坦难民选择长期定居国外,那他们的外国难民身份又限制了行使各类社会权利(教育与医疗等),使得其难以谋得理想的职业以改善生活水平,因而生计困难,依赖津贴度日,这给庇护它们的叙利亚与约旦等国政府带来了不小的挑战

以色列各类非政府组织会开展各项活动,帮助外国犹太人回归以色列。

70年来,犹太人难民的“回归”与阿拉伯人的出逃所导致的以色列与巴勒斯坦人口变化及其连带的巴勒斯坦难民问题,引发了一系列的国内外的经济与社会问题,其不仅是以色列与巴勒斯坦的内政问题,也是叙利亚与约旦等邻国的外交问题。

目前看来,此问题在可预见的未来内得到彻底解决的希望极为渺茫,其仍将是阿以冲突的核心与引发中东新一轮动荡的潜在隐患。

预告:

通过本文所述,我们知道以色列正是通过不断补充散落在世界的犹太移民,甚至难民逐渐走向富强的。那么以色列政府具体做了什么,将如此之多的,有着不同文化背景的移民整合成为以色列提供力量的新鲜血液,实现它的地区强权的?

我们下回分解。

责编:马钟鸰 PN018

凤凰历史精品栏目

进入栏目首页

凤凰历史官方微信号

用历史照亮现实
微信扫一扫

推荐阅读

  • 兰台说史
  • 重读
  • 观世变
  • 现代史
  • 近代史
  • 古代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