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哪次大捷令日媒惊呼“皇军名誉尽丧”


来源:解放军报

00
正在训练的29军大刀队
正在训练的29军大刀队[详细]

日本《朝日新闻》惊呼:“皇军名誉尽丧于喜峰口外,而遭受60年来未有之侮辱。”

核心提示:长城抗战,29军坚守的喜峰口、罗文裕等阵地,面对日军几十次猛攻岿然不动,并取得歼灭日军6000余人的大胜。日本《朝日新闻》惊呼:“皇军名誉尽丧于喜峰口外,而遭受60年来未有之侮辱。”天津《益世报》发表评论说:“中国人永世万代不能忘记喜峰口的英雄。”

《解放军报》2015年7月20日第6版版面图

本文摘自:《解放军报》2015年7月20日第6版,作者:武元晋 周景红 姜建升,原题:大刀队血战喜峰口:日媒惊呼“皇军名誉尽丧”

赵登禹之女赵学芬讲述父亲的抗日故事——“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

“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咱们中国军队勇敢前进,看准那敌人,把他消灭,把他消灭!冲啊!”这首广为传唱的《大刀进行曲》,是卢沟桥事变后,词作者麦新连夜为29军大刀队所作,成为当时激励中华民族奋起抗击日寇的铿锵战歌。

时隔78年,当让人热血沸腾的歌声在北京西城区一户普通居民住宅中响起时,一位80岁的老人——赵登禹之女赵学芬泪湿衣襟。放声歌唱着那激荡人心的战歌,我们的思绪随着老人的讲述飘回了那弥漫着炮火硝烟的抗战岁月……

日本《朝日新闻》惊呼:皇军名誉尽丧于喜峰口外,而遭受60年来未有之侮辱——

血战喜峰口

“日本人被大刀队打怕了,指挥官命令士兵给他们在脖子上套上特制的铁围脖,以防脑袋被砍掉。”谈起当年父亲赵登禹率领大刀队血战喜峰口的场景,赵学芬用手比划着,神情激动。

1933年,日军集中10万兵力,兵分两路沿长城一线,向古北口、喜峰口猛扑过来。3月8日,赵登禹被任命为前敌总指挥,统一指挥37师的3个旅。悬殊的火力对比,使在阵地战中硬拼的中国军队损失惨重,官兵伤亡上千人。

“抗日救国,军人天职,养兵千日,报国时至。只有不怕牺牲,才能救亡!”赵登禹请命夜袭敌军,计划被上级批准后,有伤在身的他坚持带队袭击日军。

一天夜里,赵登禹率兵在当地樵夫、猎手的引导下,沿着陡峭的山地,悄然摸进日军营地。敌人毫无防备,一排排围着篝火躺着睡觉。赵登禹一声令下,士兵们扔出一排手榴弹,趁着硝烟挥着大刀杀入敌群。日军被打懵了,不少敌人在睡梦中就成了无头之鬼。赵登禹亲自挥刀上阵砍杀,两口大刀被砍缺了刃口,左腿在战斗中又负轻伤,犹自奋勇搏杀。

长城抗战,29军坚守的喜峰口、罗文裕等阵地,面对日军几十次猛攻岿然不动,并取得歼灭日军6000余人的大胜。日本《朝日新闻》惊呼:“皇军名誉尽丧于喜峰口外,而遭受60年来未有之侮辱。”天津《益世报》发表评论说:“中国人永世万代不能忘记喜峰口的英雄。”

“那时29军装备很差,子弹炮弹很匮乏,唯一不同的是29军的将士每人都斜背着一口镔铁打造的大刀。能在这种情况下取得这么大的战果,太不容易了。”回望这段抗战史,赵学芬为父亲感到由衷地自豪。

“军人战死沙场,原是本分,没有什么可悲伤”——捐躯赴国难

“您是一位英勇的将军,是一位抗日的英雄,我非常敬佩您,敬佩您那永远不灭的抗日精神……”在宛平城东面不远处的西道口,有一座墓地,这是抗日名将赵登禹最后长眠的地方。墓园中的松柏上悬挂着一些小卡片,一位六年级的小学生祭扫时在卡片上写下上面那段清明寄语。

看到这样的话语,赵学芬说:“父亲九泉之下也会感到欣慰,他的血终究没有白流。”

[责任编辑:马钟鸰]

凤凰历史官方微信

0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