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时代的布莱尔,成绩不过差强人意,他从牛津毕业,在伦敦律师协会与切丽邂逅时,切丽早已是左派的工党积极分子。她对社会政治的热忱和以法治理社会的思想强烈地辐射了布莱尔。两人相爱仅一年,布莱尔就像换了一个人,在切丽的影响下,这位“从私立学校毕业的公子哥儿”也加入了工党,决定走上从政之路。
1983年,夫妻双双作为工党候选人参加国会议员竞选,结果丈夫获胜,妻子失败。从那一刻起,她在公众面前所扮演的角色发生了很大变化——不再是与丈夫平起平坐的政治伙伴,她必须学会“坐后座”,并在大多数场合下颔首微笑并保持闭嘴,虽然她天性喜欢侃侃而谈,发表见解。
在布莱尔任首相以来的10年中,除礼仪需要陪伴丈夫左右,切丽很少在公共场合以布莱尔夫人的身份露面,她坚持用娘家姓氏“切丽·布思”从事自己的律师行业。尽管如此,媒体和内阁官员仍议论说,布莱尔的主意大多是从夫人那里现学现卖,布太主宰了政策制定。面对她对丈夫究竟有何影响的提问,切丽半开玩笑、但却一步到位地回答说:“我说服托尼做的最后一件事就是戒烟,那还是在我们举行婚礼前15分钟。”
布莱尔出面证实了这一说辞:“下午2点,我和切丽就要结婚了,但我必须在1点45分时点燃最后一支烟,这是我们的约定。我用戒烟换回了一个妻子,这场交易中,我占了便宜。”
“人们纷纷认为我会对丈夫产生影响,让政策往左偏,但他们都错了。托尼回家时,他最不愿做的事就是和我讨论政治。他需要放松,不再想工作,我们的聊天都与政治无关。在选举前,为了摆脱这些攻击,我在妇女杂志上大谈编织,还介绍我最喜欢的食谱。我不得不说,这些经历都有点超现实色彩。”切丽说。
没把避孕套塞进卫生包
切丽是英国有史以来第一个在就职期间怀孕生子的首相夫人,生下利奥时,她已经45岁高龄。她对自己的受孕过程直言不讳:按惯例她与布莱尔每年都要去巴尔莫勒尔堡过周末,1998年他们第一次去那里时,她发现工作人员出于安全理由将她的行李拆开来搜了个遍,“(所以)今年我变得慎重一些了,没把避孕套塞进卫生包……”
虽然担心已成年的儿女会觉得父母“恶心”,担心公众会认为高龄受孕有失体面,担心忙碌的律师生涯会再次遭遇尿布来袭,她还是咬牙生下了这第四个孩子。在她生产前的几个月,英国报纸用一系列图表说明她应该采用剖腹产;猜测她怀孕是不是为了反衬政治对手戈登·布朗的单身形象而故意策划的计谋;赌马的人开始下注首相夫人肚子里到底是男是女……连切丽的大儿子尤安都追问母亲:“为什么我就不能去赌一赌?”
切丽与布莱尔无疑是情深意笃的一对,证据就是,两年以后,47岁的她,居然又怀孕了!为她扫描的B超医师欣喜若狂:“除了试管受精,我从没见过您这样年纪还怀孕的妈妈。”
不久,医生发现婴儿胎死腹中,流产后,她躺在病床上,身边只有保安相伴,而此时布莱尔在与公关主管坎贝尔商量如何利用公开此事,来保护已经拟定的伊拉克战争方案。当时英国正处于决定是否派军队进入伊拉克的关键时期,流产事件马上被用作布莱尔政府转移公共视线的政治盾牌,避免人们对伊拉克战争将早早打响的猜测。——“我难以置信,我躺在那里,血流不止,他们却在谈论该对媒体说什么!”
有一些球我没有接住
自1955年以来,在切丽之前的7位英国首相夫人没有一个靠工作糊口,而切丽却必须挣钱贴补家用。首相虽然风光,但薪俸却并不高,还是青年律师时的布莱尔,年薪是8万英镑,成为议员后就陡降为2万。当上首相后,他们的财务受到了更严格的监督,在外事活动中接受超过140镑的礼物,回国就必须上缴,唐宁街10号里的生活开支也条分缕析:“就拿清洗餐巾这一项来说,如果这条餐巾是公务客人使用的,那么就由政府付账,如果是私人朋友使用的,我们就得自掏腰包。”
为了维持一大家人在布莱尔卸任以后还能有个理想的居所,切丽试图进行一些房产投资,不幸的是,帮助她购买房产的是她健身教练的男友,而此人是一个诈骗惯犯,被英国宣布驱逐出境。首相夫人通过骗子低价购买两套住房,并转手赚取了上百万英镑的消息曝光后,切丽遭到了英国舆论的猛烈抨击。在BBC4台《今日》栏目的人物评选中,她成了众矢之的,在最不受欢迎的人物选项中,有31%的参选听众选了切丽。
“有时我真想藏起来,但我不能……我不是个女超人……我就像杂耍艺人要接好扔在空中的每一个球。我努力做个好妻子、好母亲,努力扮演好首相夫人的角色,努力做好大律师和慈善工作者,有一些球我没有接住,掉在了地上。”
2002年,切丽·布莱尔在电视上发表公开道歉时流着泪说。这一天是“切丽门”的第10天,按比尔·克林顿的“10天法则”,这一天该是决定布莱尔首相命运的关键时刻。克林顿曾说过:媒体对一个事件持有的热情不会超过10天。
布莱尔的办法和美国如出一辙,就是向萨达姆·侯赛因扔颗炸弹。当年克林顿平息莱温斯基丑闻,就用了这一招。
由于切丽在房地产投资遭遇滑铁卢惨败,负债下台的布莱尔在离开唐宁街后,并没有像有的前首相那样接受终身贵族头衔,把自己拴入英国上议院,而是效仿老友克林顿,将生活重点放在撰写回忆录和进行有利可图的巡回演讲上。
作者:
蒯乐昊
编辑:
霍吉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