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料:开国大典时空军带弹受阅绝无仅有
2009年08月24日 00:42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 【打印共有评论0

钟灵与毛主席的“字”缘

回想起开国大典时的盛况,原北京电影制片厂导演室主任钟灵感触颇深。不仅是因为他是政协会徽和我国国徽的设计人之一,并参与设计、布置了开国大典的会场,还因为他与主席的一次“字”缘。

开国大典当天,钟灵正在忙着布置大典的休息厅,毛主席的秘书叶子龙急匆匆找到他,说是毛主席开会时要佩戴的红缎条找不到了,让他想想办法。当时,距开国大典的时间已所剩无几。钟灵立即跳上一辆吉普车飞速回到中南海瀛台的工作室,找出一个红缎条,用胶水写上“主席”二字,再撒上金粉,飞快赶到天安门交给叶子龙。这时,毛主席和其他中央领导正缓步向天安门走来。叶子龙立即把红缎条别在毛主席胸前。在开国大典纪录片中,毛主席上天安门时旁边有一个穿灰布军装的小伙子匆匆跑过,那就是正给叶子龙递红缎条的钟灵。所有出席开国大典的中央首长佩戴的红缎条都是烫金印制的,只有毛主席胸前红缎条上的“主席”二字是手写的。

头戴八角帽的主席像

1949年9月30日晚,一幅高6.4米、宽5米的毛主席画像被高高悬挂在天安门正中门洞上方。这是世界上最大的肖像画。这第一幅“天安门主席像”的作者是湖南画家周令钊。工人们为这幅巨像在天安门城楼东侧搭了三层脚手架,把画布架起来。一位搞古建筑的油漆师傅帮周令钊和他的助手打底子。每天周令钊都要爬到高架上去画,还要爬下来仔细端详,非常辛苦。9月30日午夜时分,周令钊被人从睡梦中叫醒,告诉他中央领导同志建议改动。周令钊立即赶到天安门,取像已经来不及,只好在城楼上用三个木梯子接在一起,周围用几个探照灯对着画像。周令钊爬上梯子,手里拿着笔、油桶、调色板、照片。梯子很窄,他只好改一点,下梯子换个地方,再上去修改。紧张的修改工作于10月1日天亮前完成,几个小时后,开国大典如期举行,周令钊这时才长出一口气。

信号弹绽开新中国第一支礼花

开国大典的最后一项活动就是放礼花。这是苏联顾问建议的,欲给开国大典锦上添花。任务由华北军区负责。经过观看苏联十月革命阅兵的纪录片,人们才知道放礼花原来就是打信号弹。大家都建议,施放礼花的点不能太分散,一分散,一个一个小火球就开不成满天的花了。跑遍京城,最后张桂文等人选定了中山公园和太庙(后称为劳动人民文化宫)两个地点,以此作为礼花花心,围绕天安门广场的四个制高点也作为施放点,正好可作为花瓣。施放礼花的小分队定为40个人一组,站队时站成双层圆圈,全部背朝圆心脸朝外,这样发射出的信号弹可形成复瓣,更像花的形状。6朵色彩绚烂的礼花在天安门上空升腾、绽放,欢呼声在群众游行队伍中此起彼伏。

幕后:阅兵方案中本来没有安排空军参加,开国大典前一个月中央决定新中国成立之日“空军也要出动”

当战车师进至天安门广场时,新中国空军分别以双机、三机编队,一批批接连飞临上空。现场气氛达到高潮。

1949年9月1日,阅兵总指挥聂荣臻在传达中央关于开国大典阅兵的指示时说:“中央决定在新中国成立之日,除地面部队以外,空军也要出动。”本来,阅兵指挥部报给中央的阅兵方案中没有安排空军参加。但是在8月中旬情况有了变化,人民军队的第一个飞行中队已经在北平组建了,通过半个多月的试飞、训练,已经完全具备了升空作战能力。8月下旬的一天,阅兵总指挥聂荣臻在听取关于北平安全的汇报时,突然向在座的空军代表提出:你们能不能够组织一个飞行队?通过天安门,接受毛主席、朱总司令和新中国领导人的检阅?当时军委航空局常乾坤局长肯定地答复:可以组织一个小队,小一点的,大队也组不起来。

这样,就增加了飞机通过天安门上空的精彩内容。一开始只安排9架“野马式”战斗机参加开国大典。9月上旬朱德、周恩来等中央领导在南苑机场观看完飞行表演后,朱总司令用企盼的口吻说:“能不能再多几架飞机,什么飞机都行。”后来,又有两架“蚊式”战斗轰炸机、三架刚修复的运输机、一架通讯机和两架教练机加入了受阅飞行队。军委航空局最后敲定,10月1日那一天,将有17架飞机通过天安门上空。这几乎是当时人民空军的全部家底。

开国大典那天,为了显示人民空军的力量,第一批9架战斗机飞过天安门之后,兜了一个大圈,跟在教练机后面,又飞过天安门一次,给人感觉是共有26架飞机。而在场的外国记者也没能看出个中奥秘,他们在随即发出的报道中声称“一共有26架飞机参加了编队飞行”,并惊呼“中共一夜之间有了自己的空军”。(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编辑: 周磊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