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选:让汉字告别铅与火,迎来光与电
2009年09月03日 10:17科技日报 】 【打印共有评论0

一项成功的科研工程

科研成果的成功,技术带头人的洞察力和远见非常重要。有的时候成功看似偶然,其实背后的艰辛支撑起来的是必然。

穿越时空隧道,思绪飘回到1975年的春天。

在北京和平西街通往和平街的便道上,像往常一样,王选正匆匆地赶往中国科技情报所查阅外文资料。从着手汉字精密激光照排系统的研究开始,每周他都要挤公交车往那里跑三四次,一待就是半天。

从北大到情报所的车费是两角五分,不过少坐一站就可以省下五分钱,王选就尽量节约,提前一站下车,步行前往情报所。当时的王选可能未曾料到,他进行的这项研究将会让整个中国的报业、出版印刷业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

印刷业当时的现状是远远落后于西方国家。1946年,西方发明了第一代照排机,到1975年已经过去了30年。汉字照排系统的问题却一直没有得到圆满解决,使得我们的印刷行业还处在沿用了近百年的铅字印刷阶段。铸字耗用的铅合金达20万吨,铜模200万副,当时价值人民币60亿元,能耗大,效率低,环境污染大。而当时,中国最多的厂,恐怕就是印刷厂了。

最前沿的需求刺激是创新的源泉。这是王选后来总结出来的一条宝贵经验。

在国产计算机条件简陋的情况下,走常规的科研道路显然是不行的。日本流行的是第二代光学机械式照排系统,欧美流行的是第三代阴极射线管式照排系统。在实现汉字照排自动化方面,日本在美国、原西德的帮助下,已经研制出一些设备。时不我待,深思熟虑之后,一个最大胆、最前瞻的设想在王选的脑海里初具雏形:采取跨越式发展的技术路线,直接研制国外尚无商品的第四代激光照排系统。

这一想法,当时看来无异于天方夜谭。要知道,世界上第一台激光照排机还在研制当中,就凭王选一个“小助教”,能行吗?

1976年12月,王选写出了“748工程汉字精密照排系统方案说明”,此后他设计的激光照排控制器(后来被称为栅格图像处理器,英文简称RIP),成为了汉字激光照排的核心。

任何科学研究都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但让王选感到苦涩的是,研究成果得到政府和学校的承认,却不被用户采纳。1985年7月的访美之行,给了他很大的刺激。

“在纽约HTS总部,他们的总裁春风得意地接待了我,原来他刚从北京回来,和我们的一家大报社签订了430万美元的照排设备合同。我当时的心情难以言表。因为就在同年5月,我们六家单位通力协作,前后历时五年研制而成的华光II型系统就已经通过了国家级鉴定。”追忆往事,王选依然历历在目。

系统有问题,解决;用户有需求,服务。耐心和恒心感动了用户,《经济日报》成为第一个“吃螃蟹”的报社用户,当他们的印刷厂承印的所有报纸和书刊全部用上激光照排,最终卖掉铅字、字模等一切铅作业设备的时候,“告别铅与火,迎来光与电”真正变为现实。

一个方兴未艾的好产品

再好的技术,如果不转化为产品,对社会、对企业就不会产生任何效益。科研项目工程化之后,下一步就是必须实现产品化。

一个好的产品,往往能成就一个公司的辉煌。

我们见惯了太多的科研项目,经过立项和研究之后,最后开一个技术鉴定会,从此就束之高阁了。真正实现产品化,并通过市场运作成功的,可以说为数有限。像“748”工程这样的持续时间长、影响面宽、规模大,可以说是很好的科技成果产品化的典型代表。

北大方正靠激光照排这样一项创新的技术起家,用了短短几年时间就完成了创业过程。1996年,方正集团收入增长到40亿元。发展势头极猛的时候,王选居安思危,提出“成功是失败之母”。掌握自有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无疑在市场中可以轻易地处于垄断地位。但任何产品都有自己的生命周期,持续创新研究下一代核心技术显得非常重要。

“技术人员不能赶时髦,街上流行红裙子了你就别再琢磨红裙子了,等你推出红裙子的时候,没准街上就流行绿裤子了,就是老赶不上趟。企业要把能干什么与该干什么结合起来,不要受太多的外界的干扰。”方正集团CTO(首席技术官)肖建国的一段话,体现了技术研发的前瞻眼光。

经过近两年的技术沉淀,2001年方正推出了由汤帜领衔研发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第二代核心技术——阿帕比数字版权保护系统(Apabi DRM),这时正值互联网企业处于惨淡经营的时期。连很多记者都很奇怪,“怎么这会儿了,你们还干这个啊?”但用肖建国的话说:“我们确实看准了时机。”2003年底,方正阿帕比获得了信息产业部重大技术发明奖,eBook业务也已经开始赢利。

开展新的业务,需要新的思维,用新的人员、新的体制。现在人们谈业务、谈创新往往都谈新技术、新产品,其实还要琢磨创造一个新技术、新产品成长的环境,这是很少有人思考的。

主管方正电子网络传播业务的副总裁周劲刚开始做eBook的时候,可以说举步维艰。公司原来有个做出版社管理系统的团队,由于业务的原因,面临着转岗或者下岗,周劲去找肖建国要人,谁知道一个也没要来。

“出版社的管理系统我们做得不成功,如果我把这些人给他,虽然他们熟悉出版社的业务,但负面效应更多,用户会连带怀疑新产品的可靠性。”肖建国向记者道出了当时的一番苦心。

大树底下不长草。在大公司里面,新业务成长其实并不容易。可能本来有很好的创意,很好的技术,如果没有合适的创新环境,往往过了三五年时间就停产了。肖建国一语道破其中的玄机。

方正的eBook业务之所以能够发展迅猛,是因为又一次掌握了核心技术,实现了产品化,并把应用迅速推广到了文档保护等相关领域,真正实现了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

科学家   748   王选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编辑: 周磊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