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火燎原
队里的土地按人均4亩半划分,严金昌一家分得约40亩地。第二年,严金昌在这些田地里种上了水稻、花生、山芋等农作物。没有人再偷懒,一家老小没日没夜地在田地里干活。
秋收后,严金昌家里堆满了稻谷、花生、山芋。交足公粮后,还剩下几大堆。他将山芋都切开,晒成山芋干,准备保存得更久。
小岗没人羡慕严金昌,因为家家都丰收了。当年,小岗全队粮食总产13.3万斤,相当于1966年到1970年粮食产量的总和;油料(主要是花生)总产3.5万斤,相当于过去20年的总和。小岗全年的粮食征购任务是2800斤,过去23年颗粒未交,当年上交24995斤,超额7倍多。由于生产发展,村民收入大大提高,全队农副业总收入47000多元,平均每人400多元,是上一年的18倍。
看到小岗人分开干得到了好收成,附近的生产队也悄悄“瞒上不瞒下”,包产到户。
1979年,中国农村改革还处于起步阶段,“包产到户”、“分田单干”还是中国农业的“禁区”。当年,中央多次发文,坚持“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人民公社管理体制。在此形势下,凤阳县委宣布,该县不许包产到户,不许分田单干。
在此情况下,小岗所在的梨园公社要求他们再“并起来”。经常到小岗观察形势的凤阳县领导陈庭元支持小岗:只要你们交齐国家征购、集体提留,并带头还贷款,还叫你们干下去。尽管如此,其他生产队以“小岗不并,他们就不并”为由,让公社很为难,让小岗并起来的声音仍不绝于耳。小岗人单干得战战兢兢。
1980年1月24日,安徽省委书记万里来到小岗村。在严宏昌家开的座谈会上,万里对小岗的包产到户明确表示:“地委批准你们干3年,我批准你们干5年。”对于有人批评小岗在“开倒车”的说法,万里说,只要能对国家多做贡献,对集体能够多提留,社员生活能有改善,干一辈子也不能算“开倒车”。谁要说你们“开倒车”,这场官司由我跟他打去。
当地一名领导问:周围群众都吵着要学小岗,怎么办?
万里说,学就学呗!
万里不仅批准了小岗的包产到户,而且批准小岗的经验可以学习。严金昌、严宏昌说,万里讲话后,他们悬着的心才放下来。
当年4月2日,邓小平对万里等人谈话时强调,政策一定要放宽,使每家每户都自己想办法,多找门路,增加生产,增加收入。有的可包产到组,有的可包给个人,这个不用怕,这不会影响我们的社会主义性质。
这是“文化大革命”后,中央领导人首次对包产到户做出肯定的表态。此后,小岗模式在全国广大农村逐步推广开来。
20年不变
包产到户后,严金昌家的日子改变很快。1982年,他买了一辆小四轮和一台收割机。小四轮可以跑运输赚钱,收割机除了帮自家收割庄稼外,还可以租给别人用。次年,他就搬出了茅草房,住进了砖瓦结构的新平房。和严金昌一样,多数小岗人在这几年完成了住房的更新换代。
包产到户红火几年后,小岗人遭遇新问题。严金昌说,因为粮食产量的大范围提高,卖粮越来越难。粮食卖不出去,价格降低,换不成“现钱”,添点农具、机械啥的都难了。
因此,从平房到楼房的转变,小岗人慢了些。直到1995年,严金昌全家合力给儿子盖了一栋二层小楼,这在全村还算很早的。
“一夜越过温饱线,20年没过富裕坎儿。”严金昌认为,直到今天,他们也只能算是解决了温饱问题。事实上,除了在改革开放20周年的仪式上得到了意外的馈赠外,小岗和广大安徽农村一样,经历着粮价波动、罚款摊派、增产不增收的历史种种。严金昌说,那时,喂猪要交生猪税;买了辆小四轮,除了机械管理税,还有养路费、监理费、检测费;不管田里有没有“特产”,都要交“特产税”。
在这20多年里,小岗人沿袭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产和生活方式。
向明星村学习
同样在这段时间里,我国南方、华东地区包括安徽东南部一些乡镇和农村开始了新一轮发展浪潮:兴办乡镇企业、推进个体私营经济、发展规模农业。
此间,严宏昌提出办一个制砖的轮窑厂。小岗村委会经过激烈的争论,否决了这个想法。此后,他又引进了好几个办厂的项目,但都没有搞起来。
因此,20多年来,粮食依然是小岗人的主要收益。严金昌认识到,光靠承包经营的那些土地,想发财太难。
当时,南街村只有一支70人的农业队伍从事1000亩耕地的农场生产;而在大寨村,2004年农业的直接收入仅占到该村总收入的2%。还有一组数字令小岗人感到汗颜:2002年,大寨村经济总收入突破1个亿,农民人均收入达到4000元;南街村在1.78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创造出了年产值14个亿的奇迹;而到2003年,小岗村人均收入只有2100元,离“小康”标准相距甚远。
“改革开放第一村”落伍了。有人高呼:“小岗走了一条越走越窄的小农经济道路。”
通过电视新闻,严金昌对外面的“发达”略有耳闻,“羡慕那些明星村,更羡慕他们有好的带头人”。
2004年,他们迎来了沈浩,第一个“非岗人”当上小岗村的党支部书记。“这些年,小岗没有发展起来,最核心的原因就是缺少一个好的领导班子,缺少一个好的带头人。”沈浩直言。
上任之后,沈浩带领村民到南街村等明星村学习取经,“沈浩思路”在争议中提出来,在争议中试图引领这个小村重塑辉煌。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 ||
编辑:
周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