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大业》诞生记:拿什么来吸引80、90后?
2009年09月04日 11:18三联生活周刊 】 【打印共有评论0

许晴:理想主义的人是最美的

电影《建国大业》剧照:许晴饰演的宋庆龄和徐帆饰演的廖梦醒

许晴见了本刊记者,很认真地说,你能帮我声明一下么?我没有入日本国籍,我也没有出家。

许晴在《建国大业》里饰演1945~1949年的宋庆龄,那时宋庆龄已经50多岁。接到这个角色的时候,许晴也曾因为本人与角色的年龄差异而犹豫,但让她考虑最多的还是宋庆龄本人的高度。“宋庆龄还是被‘神化’了的,还是会有绳子限着。所以演宋庆龄很难,如果真的按照模式化的表演方式,这个人就很容易被‘演死’。”

电影出来,朋友们夸奖她演得好,表演方法很现代,没把宋庆龄“演死”。

记者◎马戎戎

我不需要做宋庆龄的“特型演员”

对于宋庆龄,之前我对她的理解和大家应该都是一样的:很淡定、很端庄的女人。但这只是大家概念化的一个东西,真正拍这个戏的时候,真正去看她的资料,去接近她,才知道她内心的力量,她真的外表是非常柔美的花,内心却很坚韧。一般说,三个姐妹里,一个爱钱,一个爱国,一个爱权。她是爱国,那么一定是有着信仰的。

外表在当今的条件下是很容易达到的,漂亮和悦人眼目是很容易的事情,而内心的东西是最难表现的。角色能够动人心魄,需要创作者和整个角色达成的共鸣,这个共鸣就需要和角色本身有交叉点,这是我觉得特别难的。这就需要去积累很多。

演出《建国大业》之前,有不下三个剧本的“宋庆龄”来请我演,包括《大清风云》的导演陈家林,在我们拍戏的时候就说,“许晴你应该演宋庆龄”,还有《红磨坊》的导演,拍《水浒》的张绍林也这么说。他们都是老导演,都是60多岁,对宋庆龄有所了解。《建国大业》找我演宋庆龄,我并不惊讶,但是演出1945~1949年的宋庆龄,我有点扛不住,因为年龄相差有点远。更何况局限在电影里,而这个电影又包含了这个时期全部的历史,气势磅礴。虽然宋庆龄是里面的主要角色,但毕竟只有十几场戏,包括她之前的退隐、她之前的境遇等等,这一系列的东西要在十几场戏里表现出来,怎么去展现都挺难的。所以演员一般都不敢接这个角色,因为也不是说这部电影她是主角,就好展现人物的各个面。

我收到邀请的时候,还在美国上学。他们说,那来试一下妆,好不好,你来感觉一下。化妆师王希钟老师也很优秀,他特别有意思,没有给我贴这个贴那个的,他说:“许晴,我认为不需要,你的气质和场足够了。”所以我在造型上就是把头发一梳,甚至连眉眼都没有特别刻意地去弄。因为他觉得已经有很多特型演员了,不希望我再去做宋庆龄的特型演员。

一开始,我总想的是年龄怎么和那时的宋庆龄相符。但是到最后,大家都认同,虽然我们想要塑造的宋庆龄是她50多岁的时候,但停留在大家记忆里的还是她最美的时候,也是最能代表她、最能概括她的时候,就是40多岁的时候。这样我就能接受了,我就觉得年龄方面不是太难的了。

演宋庆龄需要沉静下来

演宋庆龄的时候整个人要沉下来静下来。她和宋美龄是姐妹,她们的气质一个走外,一个走内。简单说,就是一个张扬一点,一个内敛一点;一个洋派一点,一个传统一点。

历史上,见过宋庆龄的人,都会说“她真的太美了”。她确实非常美,但她的美不是表面上常规所说的那种五官怎么美,而是她的气韵。她的这种气韵不是一天两天能够造就的,而是从骨子里从小而来的。这关系到她整个的学识背景以及她整个家庭的成长环境。我在上海的时候,专门去拜访了她的故居。她的那间屋子,家具全部是纯白色的,欧式的,地上铺了厚厚的地毯。还有一间上了锁,我们想办法从门缝里看进去,发现那是间书房,四壁全都是书。

我这次演宋庆龄,得到了领导的表扬。他说别的演员都是在演那个时代,唯独许晴是进入了那个时代。领导说,你看她鼓掌都是这样子,手臂是斜着的。这其实特别简单,因为我看了资料片,宋庆龄鼓掌就是这个样子。我确实做功课做得比较多,因为不能怠慢。我特别会注意这些细节,包括她的神韵。我觉得她最有灵魂的是,她眼睛里的爱,而且是慈爱,我觉得这才是最吸引人的。她坐在那儿就那么静,但是心里的场却那么大,她也不用说话。

理想主义者是最美的。

有一场戏,我拍摄的时候真的很感动,但是没有剪进去。那场戏就是宋庆龄和邓颖超一起谈论她们孩子的问题——因为这两个人都没有孩子,她们的孩子都在革命中流产了。其实女人在革命中的牺牲是最大的。作为女人,虽然我没有经历过生产也没有经历过流产,但我觉得是相通的。那场戏我们拍了两夜,很动情,一直在哭。那场戏是特别女人、特别阴柔的,看上去好像和整个电影的氛围不是很搭调,但其实我觉得特别搭调。革命轰轰烈烈,死的是男人,受伤最深的是女人。革命的成功,后面有许多人在奉献。

《建国大业》基本上还是英雄史观,焦点集中在历史的英雄人物里多,表现战争中个人所受的伤害少。唯独这场戏展现了,所以可能看起来特别突兀,就剪掉了。

邓颖超是奉了毛泽东和周恩来的命令去请宋庆龄出山的。但我觉得,当时宋庆龄的心境,是不再想登政治舞台。对北平,她说了一句“伤心之地啊”,那里是孙中山逝世的地方。当然她还是爱国的,虽然她是处在一个旁观者的位置,但北平是她的伤心地也好,孙中山的去世和她对革命的一些看法也好,她对新中国还是寄予期待的。我不认为她是心灰意冷,我认为她表面是退,心还是在那里的,她对时局是很清楚的。尽管有个代总统,但是蒋介石还是掌管一切的,她一直在关心着,我认为可能比她在位的时候还要更关心。

有一场戏,是解放军官兵进上海,为了不扰民,都睡在街上。宋庆龄出去看到了,那场戏我的表情是悲悯的。我觉得她心里有悲悯之心,就因为看到了这样的情景,她对共产党有了信心,又找回了和孙中山一起革命的心情。所以她被感动了,后来才答应去北平。我一直认为宋庆龄是个理想主义者,理想主义者是活得最辛苦的,也是最美的。

演完《建国大业》,我其实挺想演一次宋美龄的。现在可能还不能以宋美龄为一个题材来拍一个电影,但是我要和张国立一起演一个电视剧,我演宋美龄,他演蒋介石。我觉得她们两姐妹有相似处:她们对男人的爱、对自己内心要去扶持的东西的坚定态度是相同的。尽管她们是不同立场,但是作为两个女人,她们都是为了爱而出发的。■

(三联生活周刊)

<< 上一页111213下一页 >>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作者: 马戎戎   编辑: 李志题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