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在主义解释
2008年12月10日 15:50文摘 】 【打印

存在主义(Existentialism)又称生存主义,当代西方哲学主要流派之一。其根本的特征是把孤立的个人的非理性意识活动当作最真实的存在,并作为其全部哲学的出发点。它自称是一种以人为中心、尊重人的个性和自由的哲学。是一个哲学的非理性主义思潮,以强调个人、独立自主和主观经验。最先提出的是索伦·奥贝·克尔凯郭尔。卡尔·雅斯贝尔斯和马丁·海德格尔可被看作其先驱。在20世纪中它流传非常广泛。法国哲学家让-保罗·萨特和作家阿尔贝·加缪是其代表人物。

产生背景

存在主义的产生与它所处时代的社会背景是密不可分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是欧洲资产阶级文明终结的开端。现代时期的到来,人进入了它的历史中的非宗教阶段。此时,虽然他拥有了前所未有的权利、科技、文明,他也同时发现自己的无家可归。随着宗教这一包容一切的框架的丧失,人不但变得一无所有,而且变成一个支离破碎的存在物。他没有了归宿感,认为自己是这个人类社会中的“外人”,自己将自己异化。在他迫切的需要一种理论来化解自己的异化感觉时,存在主义就应运而生了。

思想渊源

早在古希腊时代,其著名的悲剧《美狄亚》就表现了对荒谬的命运的不满与反抗,可以说,存在主义的悲剧精神几乎是伴随文明的发展与日俱增的。

存在主义主要的理论来源是唯意志主义,个人主义,现象学

存在主义不是一个统一的哲学体系,而是一种哲学思潮,以下重点介绍一些存在主义流派。

代表作品

哲学著作:

《惧怕的概念》(作者:索伦·奥贝·克尔恺郭尔)

《非此即彼》(作者:索伦·奥贝·克尔恺郭尔)

《致死的疾病》(作者:索伦·奥贝·克尔恺郭尔)

《存在与时间》(作者:马丁·海德格尔)

《存在与虚无》(作者:让-保罗·萨特)

《自由之路》(作者:让-保罗·萨特)

《情感理论初探》(作者:让-保罗·萨特)

《叛逆者》(作者:阿尔贝·加缪)

《可见与不可见》(作者:莫里斯·梅洛-庞蒂)

文学著作:

《局外人》(作者:阿尔贝·加缪)

《鼠疫》(作者:阿尔贝·加缪)

《城堡》(作者:弗兰茨·卡夫卡)

《审判》(作者:弗兰茨·卡夫卡)

《变形记》(作者:弗兰茨·卡夫卡)

《恶心》(作者:让-保罗·萨特)

戏剧:

《禁闭》(作者:让-保罗·萨特)

《苍蝇》(作者:让-保罗·萨特)

《缓延》(作者:让-保罗·萨特)

<< 前一页123456后一页 >>

匿名发表 隐藏IP地址

   编辑: 彭远文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