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朱镕基等政界要人书中读出中国的未来
2009年09月03日 08:15人民网 】 【打印共有评论0

朱镕基的“不要落身后骂名”撼人心扉

“不管前面是地雷阵还是万丈深渊,我都将一往无前,义无反顾,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是朱镕基1999年3月19日刚任总理职务时的话,它被收录于2009年9月1日问世的《朱镕基答记者问》一书中。

历时两年、引人注目的《朱镕基答记者问》出版了。此书收录了朱镕基在担任国务院副总理、总理期间60篇精彩的答中外记者问和在境外的部分讲演,大部分内容是首次在国内公开发表,展示了他的锐利话锋、超群睿智、人格魅力和赤诚之心,也再现了1993-2003十年间中国和世界不平常的历史风云。(2009年9月2日《人民日报》)

由此,让我想起了朱镕基同志在他辞去清华大学经管学院院长的告别演说中说过的一句情真意切地话:“为学,要扎扎实实,不可沽名钓誉;做事,要公正廉洁,不要落身后骂名。”

“不要落身后骂名”,自是对为官者说的。人过留名,雁过留声。为官一任,谁都希望离任之后能留下个好名声。然而,这好名声不是想有就有的。记得黑龙江省安达市原市委书记、市长王英和落马前有一句经常挂在嘴边的话,并且自以为值得炫耀的一句话,那就是“五百年后,考古学家会像考古一样考到我”,这个大贪官,尽管说出的话愚昧至极,但其这种心态表明妄想青史留名。

有报道称,王英和留名的方式就是大搞“形象工程”。由于他市委书记、市长“一肩挑”,所以在县级的安达市,有着说一不二,一言九鼎的权力。他号召养奶牛,当地官员就随声附和,逼百姓养奶牛。结果不仅造成了饲草不足,而且导致了牛奶卖不出去。更加贻笑天下的是,当安达得了块“奶牛之乡”的牌匾后,王英和又荒唐决策投资1亿多元修建一条长5公里的“牛街”,整条街有299头石头牛雕塑,9999块牛图案路面砖。可是,随着绥化市原市委书记马德的倒掉,王英和也倒掉了。如今,在安达、绥化、黑龙江乃至全国,王英和已经臭名昭著。这是王英和万万没有想到的,一心想让五百年后的考古学家要“考”到他,不成想没过几年就身陷囹圄,成为“落身后骂名”的标本。

然而,细想想,落身后骂名,也并非王英和一人“独享”。有的为官者虽没有像他那样腐败,或许还曾经为群众做过一些实事、好事,可终究由于私心作祟,渐渐的从少办事、不办事,到办坏事,从而招致群众的怨声、骂声。随着时间推移,这些为官者也难免不落身后骂名。其实,“群众心里有杆秤”。谁办了多少好事、实事,谁做了多少错事、坏事,他们看得一清二楚。正所谓“政声人去后,民意闲谈时”,干部要留下什么名,得由群众说了算,群众的口碑是最真实、最可靠的评判。著名诗人臧克家曾经写下过这样耐人寻味的诗句:“有的人活着,他却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我感到,这正是对“不要落身后骂名”的最好诠释。

正因如此,我认为,重温朱镕基的“不要落身后骂名”的教诲,有利于提醒和告诫我们:要想留下美名、不留下骂名,就得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自己思考问题和开展工作的出发点,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这样,才能亲近民众、融入民众,才能赢取民心、赢得口碑,留下美名。

这句简单直白的表白,一度令国人尤其是广大青年振奋不已;令官员,尤其是年轻官员心潮涌动;令记者,尤其是国外记者过耳难忘。

坊间,关于朱镕基反贪的故事,甚至有多个不同版本。提到朱镕基,男人们总会就着一口老酒,或是竖起大拇指,啧啧称道“清官”!

朱镕基在机制改革、发展经济与反腐倡廉等方面的政绩人所共知。这位处于中国深刻社会转型时期的总理,临危受命,负责主持危机前的经济工作。

他审时度势,实施宏观调控政策,平息股票热和房地产热,大力推行金融、税制改革。使中国经济发展摆脱了泡沫破灭的阴影,并且奠定了持续、健康、迅速前进的基础和后劲。

除了抓经济,他还大力精简机构,不遗余力的打击贪腐。有人说,朱镕基最重要的政绩有“两纲”:一打击腐败,二精简机构;第一条得罪官,第二条得罪吏。把官吏都得罪了,却赢得了民心。成为老百姓心里公正、廉洁、正义的化身,成为人民群众眼里优秀党员干部的标杆。笔者深以为然。

朱镕基对中国的影响,对中国青年的影响无法估量。他的强硬作风与凛然正气,之所以能够瓦解“中庸之道”、“温和之术”的禁锢,赢得广大干部和群众的认可,关键之处有三:

其一,心底无私天地宽。他所做的每一个决策,推出的每一个方案都站在于国与民有利的角度,不带私念不掺杂质。所以在任何场合,他说话都底气十足铿锵有劲。仿佛一股正气就要喷薄而出。

其二,凶贪官不凶百姓。 在一次记者招待会上,他说“我从来不吓唬老百姓,只吓唬那些贪官污吏”。实事也证明,他把对党和人民的忠诚与热爱,几乎一股脑儿的转化为对贪官的恨。所以治理贪腐他从不留情面。

其三,鞠躬尽瘁凭真功。他只会高呼部下给贪官和自己预备一百口棺材,大骂九江防洪设施中的王八蛋工程。他的政绩和美誉的取得靠的不是天桥把式的雕虫小技,而是硬碰硬的实在功夫。

“我只希望在我卸任以后,全国人民能说一句,他是一个清官,不是贪官,我就很满意了。那么再看开一点说,朱镕基还是办一点实事,哎呀,我就谢天谢地!”这是朱镕基在一次记者会上流露出的期许。

时隔多年,他的期许得到了最大程度的实现。

一言以蔽之:朱镕基的凛然正气源于公心的支撑、大爱的融通、能力的承载。这种为了人民福祉,义无反顾永往无前的人格魅力与为官品格值得我们尊崇与学习。

<< 上一页1234下一页 >>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作者: 杨于泽   编辑: 彭远文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