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心置腹
何亮亮:《时事亮亮点》今天的第二幕“推心置腹”,我们的人物对象就是上星期诺贝尔物理奖的三个获奖者之一的高锟。
“光纤之父”高锟改变全球通讯
解说:高锟1933年出生在上海书香门第,1949年随家人移居香港,之后考入香港大学。但由于当时的港大没有电机工程系,醉心科学的高锟,只身转赴英国深造。
高锟凭着学以致用和不断学习的精神,在伦敦帝国理工学院先后取得学士以及博士学位。毕业之后,在欧美多家着名电讯工程机构及实验室担任重要职位。1966年,33岁的高锟发表论文,提出以玻璃纤维作为导体,用光代替电流传递信息的方法,开创了光通信的时代,造就了今天的网络世界。高锟因而被称为“光纤之父”,他还开发了实现光纤通讯所需的辅助性子系统,最重要的是他并没有把发明申请专利,追求财富,而是任由其他人使用,造福人类。
1970年,高锟应邀回到香港帮助中文大学筹办电子工程系。1987年,出任香港中文大学校长。
1996年退休后,曾出版自传《潮平岸阔》。
76岁的高锟现在美国硅谷与太太黄美芸过着宁静的退休生活,不过,五年前发现患上阿兹海默症,导致记忆衰退,影响语言能力,但精神状态仍然良好。对于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高锟表示喜出望外,还计划十二月亲自到瑞典领奖。
高锟的大江大海
何亮亮:对于高锟来说,诺贝尔物理奖可以说是来的太迟了,不过迟来的荣誉当然比不来好。因为高锟非常可惜,他现在已经得上了早年的老人痴呆症,语言能力受到了一些影响。我看到媒体有一些非常细节的报导,因为他自己基本上已经没有办法跟别人交流了,主要是通过他太太,他目前住在美国的硅谷,住在旧金山附近。所以当记者们问他,通过他太太问他,说他已经得到了诺贝尔物理奖,他说是给我的吗?很好、很好。好像当做不是给自己的,他太太也说,现在的高锟已经不是过去那个人了。从人生的角度来看,当然是有些可惜,但是高锟已经把他最伟大最重要的贡献,贡献给了人类,就是“光纤之父”,我们每一个人都在享受他的发明,所给我们带来的这种便利。
假如高锟这个人,台湾的《联合报》有这么一篇短评,叫做“高锟的大江大河”,我一看就明白了,就像我介绍过龙应台的这本新书《大江大海》,只要看过《大江大海》的人就明白,为什么《联合报》要用高锟的大江大海来形容这个人。因为高锟是1949年从上海来到香港的。那一年,1949年由于中国全面内战的爆发,也可以说政权的易手,导致了很多人命运的改变。而且很有意思的是,那时候1949年离开中国大陆的人当中,有好多都成为科学家,高锟就是其中的一位。
当然你也可以说如果高锟1949年不离开上海的话,他继续在中国受教育,也许他就不会成为“光纤之父”,因为1949年之后的中国,有一度是缺乏那样一种自由的展开科学研究的这样一种气氛,当然跟国防有关的,或者跟国计民生有关的一些科技还是可以得到发展。高锟本人在香港就完成了他的中学的教育,然后到英国完成他高等教育。
高锟这个人,他身份很有意思,因为他长期在香港工作,在香港上完他的中学教育,后来在香港工作,又是长期担任香港中文大学的校长,所以高锟得奖的消息一公布之后,整个香港社会可以说是沸腾了,因为高锟被香港社会看作他是我们的,他是香港人。可是美国媒体报道的时候说,三个美国科学家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因为高锟有美国国籍,英国的媒体说英国科学家说高锟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奖,因为高锟也有英国的国籍,所以这也不奇怪,因为有一些海外的华人,他们是有一种双重的身份。其实全世界的华人,也都把高锟,不管他是英国国籍,还是美国国籍,仍然把他看成是一个华人,他是我们华人当中的一份子。
高锟本人虽然由于老人痴呆症,他已经不能够继续从事科研了,但是他的科研工作的,最光辉的部分,他巅峰的部分,他已经达到了。即使他没有得老人痴呆症的话,因为他达到了自己的高峰,他再要超过自己的高峰已经不太可能,作为一个科学家,他的一生,能够有这样一个重大的发明,能够给全人类带来这么多好处的这样一个科学家,我觉得他此生真的是可以无憾了。虽然他现在得了老人痴呆症,但是他能够宁静的渡过他的余生,那么他这一生我觉得比起一些比方说死于战乱的,或者说由于早期一些不幸的遭遇,中断了自己研究的华人科学家来说,高锟仍然是幸运,而且全世界的华人,和其他国家的人们一样,会感谢他。
中国教育制度:创新能力为何不足?
何亮亮:讲到高锟,海外的媒体,其实包括我注意到中国内地网民,都不约而同的发出了一个疑问,那就是1949年以后的中国教育,为什么没有办法培养出一个诺贝尔科学奖的获得者?我们知道除了七位得了自然科学奖的华人,他们目前都不是中国大陆的身份,而且他们都不是由中国大陆的学校培养出来的,另外两位,一位像达赖喇嘛,他得了1989年的诺贝尔和平奖,另外还有一位就是高行健,也是姓高的,他得了诺贝尔的文学奖,但是诺贝尔的和平奖和文学奖,可以说是已经贬值的很厉害了,因为他颁发的时候的那种政治的考虑非常明显,而且这个和平奖和文学奖本身的价值,特别是像文学奖,我并不认为高行健的中文创作,已经是目前世界上水平是最高的,虽然是不错,但是不是水平最高的。所以我们其实重点还是讲诺贝尔科技的奖项,像物理奖、化学奖、医学奖等等,这个可以说在国际上是有崇高地位的。
我们看看为什么在世界各大国当中,联合国安理会的五个常任理事国,另外像是日本、德国这些大国当中,只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本土培养的科学家没有一个得到过诺贝尔的物理、化学或者医学奖,这个不能不令人感觉非常遗憾,而且也使人想到的就是中国这个教育体制,高等教育体制确实存在着一些根本的缺陷。这些根本的缺陷就是它是不利于科技创新的,否则没有办法回答这个问题,中国人当然很聪明,不然为什么有七个华人的科学家,已经先后得到了诺贝尔奖的不同的自然科学的奖项,有物理的,特别是在物理、化学这两方面,这当然就说明中华民族的成员,华人可以跟世界其他大国的这些民族一样,可以攀登科学的高峰。
但是中国大陆培养的科学家到目前还没有,我相信以后会有,但是这个时间却是等的太长了。也许有人会说,诺贝尔有什么了不起,是没有什么了不起,但是诺贝尔的自然科学的奖项,它确实是衡量一个国家科技发展水平的一个很重要的标志,你不能说我们没得过奖没什么了不起,我根本不在乎,不能这样讲。海外也有评论说,其实中国人最在乎诺贝尔奖,也最在乎为什么诺贝尔奖没有发给中国的科学家。但是我想诺贝尔的那些物理、化学、生物这些奖没有发给中国的科学家,应该不是出于政治方面的原因,如果中国的科学家确实达到这个水平的话,诺贝尔的这些奖项的评选委员们,没有任何理由不发给中国的科学家,我相信他们也愿意发给中国的科学家,这个跟和平奖跟文学奖的情况完全不同,可惜的就是中国的科学家,到目前为止,我说的1949年之后培养的科学家,还没有一个能够,他们的研究成果能够进入诺贝尔奖评选的这些科学家的眼帘。
但是我相信这个情况确实会变,特别是现在在海外的一些已经出现了一批相当优秀的中青年的科学家,以及在中国国内应该也有一些,可能我们还不是太熟悉的一些科学家。不管是海归,还是中国自己培养的,有可能未来能够问鼎诺贝尔的这些科技奖,但是我们还是要看到,因为中国这些高等教育,或者整个科研,你不能说它是没有自由,但是还是缺乏一种怎么样的一种气氛。比方说容忍各种异端邪说。所谓异端邪说,容忍各种不同可能是你觉得接受不了的一些说法,但是这就是包容。你看所有那些物理学也好,化学也好,生物家也好,能够产生这些奖项的国家,他们科学家之间,都有一种非常自由和高度宽容的气氛,因为科学的讨论,科学的研究往往是产生在各种思想的辩论当中的,有没有这样一种自由讨论的气氛,本身它就是导致科学家能不能在科研方面取得高峰一个非常重要的一个指标。现在中国的大学很多,可是说科研的经费也很充足,但是在如何防止市场化,同时又能够保证让科学家能够自由的来研讨,自由的获得信息这方面,还是要加强,这是高锟获奖给我们一个启示。
点睛评论一个字“光”,“光纤之父”,“科学之光”。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
|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 ||
作者:
时事亮亮点
编辑:
张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