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资讯 > 评论 > 正文
中央4万亿投资能让老百姓富起来么?
2008年11月21日 10:57中国新闻周刊 】 【打印

4万亿将从哪来

从短期来看,发国债等财政手段对通货膨胀形成的压力不太大。但从长期看,通货膨胀仍有抬头的可能

★ 本刊记者/孙春艳

巨额资金如何筹措?“国家将会调整明后年的财政预算资金,铁路、公路等相关部门的政府收费基金也将纳入其中。”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副所长苏明对《中国新闻周刊》记者说。

发行国债

在11月14日国新办的“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新闻发布会上,发改委副主任穆虹称,到2010年底,中央投资安排将达到1.18万亿元。

“这1.18万亿元资金,其实是以中央财政为主导,相关部门政府收费基金为补充来解决的。”苏明说。

比如交通部门的养路费,铁道部的铁路建设基金,水利部的水利建设基金等,虽然名义上不是政府的财政收入,但都要用在10项涉及的基建项目中。

但是,以目前中央财政的支付能力,支付未来投资能否足够?

社科院财贸所财贸研究中心副主任杨志勇向《中国新闻周刊》介绍,自1998年以来,中央的财政收入一直处于同比快速增长的态势,今年上半年全国财政收入3.48万亿元,与去年同期增长30%以上,而去年一年的全国财政总收入是5.1万亿元。4万亿支出将达到一年财收的80%。

但今年中央财政收入出现了很大的变化。进入三季度后,财政收入增速下降明显,7、8、9月的增长率分别为16.5%、10.1%、3.1%,10月出现了负增长,同比下降0.3%,其中,中央财政收入2776.38亿元,同比下降8.4%。

“受经济增长放缓、企业效益下降等多重因素影响,明年的财政收入压力将继续增大,因民生和基建投资的安排力度加大,财政赤字率将上升很快。”苏明说。

在财政出现紧张状态下,缩减财政既往的支出可能是策略之一。比如,中央最近削减了部门公用经费,如出国经费等,转移用作扩大内需。

但仅靠缩减是非常不够的。发行国债可能是比较便利的选择。据德意志银行日前发布的报告称,为了保证GDP增长8%的速度,中国明年财政或许会出现4000亿左右的赤字。通过发行公债来弥补财政赤字,是世界各国通行的做法。

财政部副部长王军在14日的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称,1.18万亿元资金可以肯定地说这会影响到2009年乃至2010年的预算,但规模在可控范围内。据了解,中国一直实行年度国债余额管理制度,这也意味着今后两年的国债余额将扩大。

《中国新闻周刊》了解,2000年起,国债发行总量呈现出逐级上升势头。2005年超过7000亿元,2006年为8883亿元,2007年由于发行了1.5万亿的特别国债,全年国债发行量达到创纪录的23483.28亿元。

“为将未来几年的对财政的影响降到最小,10年左右的中长期国债将加大发行力度。”苏明说,中国今年的长期国债发行规模为300亿,之前几年也在500亿至800亿之间。10月30日,国家信息中心的一份研究报告建议2009年中央长期建设国债发行规模扩大到2000亿元人民币。

但发行国债,货币资金将被回收,市场流通的货币量下降,对私人部门投资会产生“挤出效应”。

货币增发

发行国债之外,增发货币也是弥补财政赤字的一个方法,但由此可能会带来的通胀效应,成为增发货币的困扰。

“增发货币的可能性是有的。但一旦货币当局在银行贷款中把关不严,贷得过多,就会导致货币发行的幅度快于经济增长速度。”苏明说。

中国目前的货币增速过缓,成为增发货币的理由。从去年10月起至今年前三季度,中国一直实行紧缩的货币政策。今年10月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增速连续第五个月走低,狭义货币量M1余额同比增长8.85%,货币增速已连续六个月走低。

另外,央行独立性是制约因财政扩张原因而增发货币的最主要理由。“自1994年实行银行结售汇制度以来,我国的财政透支制度已经不存在,即财政部不可以直接向中国人民银行要钱。我国的货币政策是相对独立的。”杨志勇认为。

因此,从短期来看,发国债等财政手段对通货膨胀形成的压力不太大。但从长期看,通货膨胀仍有抬头的可能。通货膨胀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货币的增长速度,过量的货币发行必定会引起通货膨胀,并带来恶性后果。

“过量增发货币,一般只有在所有的财政和货币政策都不起效用的时候,做最后一搏。这次扩大内需完全没有必要这么做。”杨志勇认为,中央银行最首要的任务是以本国币值稳定促进经济增长,市场经济最主要作用是资源配置,而货币起价格信号作用,一旦币值不稳,会带来无法制定政策的后果。

匿名发表 隐藏IP地址

作者: 杨正莲   编辑: 彭远文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