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热门搜索词:
访印度商务部长杰伦·兰密施:期待CHINDIA世纪
2007年08月13日 09:25东方企业家投票数: 顶一下  【

绿色革命和高科技奇迹

《东企》:国际主流媒体现在有两个热点,一个是中国,另一个是印度。他们认为奇迹正在这两个国家上演。真的有奇迹在发生吗?

兰密施:整体而言印度有三件事可以称为奇迹。首先是政治奇迹。几乎没有人能预见到这个国家能运行起民主机制:外在的战争,内在的种族冲突,低经济增长率和低于60%的识字率都没妨碍。当然,其间有两年印度变成了威权政治,但很快又变了回来。印度是世界上最大的也是最穷的民主国家。

第二个奇迹是农业奇迹,从世界上最大的谷物进口国变成有能力自给自足,要知道上世纪60年代美国生产的小麦有20%直接卖到印度市场。15年前印度是世界上最大的牛奶进口国,现在是世界上最大的牛奶生产国。美国的前总统里根称之为“市场力量的奇迹”,我不同意,政府在灌溉系统和研发上是大量投资的。绿色革命是政府按正确方式培育市场,并与私企的完美联姻。第三个奇迹是印度的高新科技产业,《世界是平的》出版之后更为世人所熟知。

《东企》:印度只有两个产业是没有政府管制的,班加罗尔的高科技产业和孟买的电影业。

兰密施:还有第三个,选美。不,我不倾向于说班加罗尔是缺乏政府投资而成功的案例。我要把那种政府没有做任何事的观点扔进垃圾桶。班加罗尔是政府的产物。IT奇迹之所以在那里成为可能,是因为地方政府在高等教育、科研、航天、国防、电子学研究上进行了40年的长期投资。政府在正确领域按正确方式在投资,不幸的是,印度政府有太多的荒谬投资。要知道,即便是美国的互联网革命,也是由国防部最先创造出网络。我不会说班加罗尔是年轻傲慢的IT家伙们创造的。

《东企》:奇迹与正在发生的全球化是怎样的关系?

兰密施:毫无疑问,高新科技行业的奇迹是全球化的产物。但印度还需要第四个奇迹。每年数以千万计的年轻人口进入就业市场,要生成让更广大人口受益的奇迹,不仅是少量的中上层人群和高知分子。这个奇迹需要印度人自己的努力,也需要国际环境。比如说贸易规则,更公平的贸易环境需要发展中国家的领袖携起手来,不争取是不会有奇迹的。

美国每年花费500亿到600亿美元补贴本国农民,欧盟的政策也一样,但印度没有实力像发达国家补贴自己的农民那样补贴本国的农民。以前我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抱怨过,我们不能把牛奶出口到新西兰,尽管新西兰和澳大利亚都是开放经济体。前人们是有远见的,今天的全球化成果在很大程度上得归功于1947年的远见:推动重建与发展的世界银行,致力于货币稳定性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还有国际贸易组织。印度的发展需要执行力,也需要远见。

《东企》:美国会把中国制造与血汗工厂问题挂钩,进而形成贸易政治。印度的出口有没有类似的被责难?

兰密施:西方世界拒绝印度地毯,因为这个行业里有童工现象。我同意这个批评,童工应当被终止,这是社会的污点,所有的孩子都必须进入学校。但我真诚地不同意把这两个问题挂钩。直接采取所谓的拒绝进口或者高关税手段,数以十万计的家庭会重归赤贫,逻辑清楚和真正有良心的人都会明白我在说什么。

解决这样的问题需要理性的谈判,而不是夸张的意气用事。比如美国人来到印度,对我们说,修改印度的知识产权保护法吧。可以啊,原来印度法律不承认产品专利,只承认过程专利,他们说得有道理,我们通过法定程序改就是了。但改之前你得听我分析,制药行业会因此增加成本,药品价格肯定会随之升高,也就是说美国消费者会支付更高的医疗成本。既然我们答应了你们的要求,你们是不是也该考虑作一些让步呢。印度还没有足够的影响力,但国际贸易磋商必要的互相尊重和互惠是需要的。

超越龙象之争

《东企》:您是如何对中国发生兴趣的?看您的简历,基本上与中国没有什么交集呀。

兰密施:我一直对中国有兴趣,其实是从很小的时候开始的,那时候还是个小男孩,8岁到9岁的光景。由于家庭藏书的关系,我读了不少关于中国历史和文化方面的书。这段经历让我形成了一种心理机制,即深信这两个国家在深层次的文化方面,非常相近相融。我对中国的兴趣还来自于尼赫鲁,我一直在研究尼赫鲁这位开国总理,他非常关心中国。

我不明白为什么还有印度人不关心中国。这是世界上的两大古老文明,有世界上40%的人口,又是邻居。中国现在是世界上的第二大经济体,印度是排名第四,我深信这个世纪是属于“Chindia”的。我曾有机会去中国访问,与中国人面对面交流,在这个过程中,“Chindia”这个词汇开始在脑海里浮现。“Chindia”不是崛起,是再度崛起(reemergence),500年前这两个文明古国都是世界上最强盛的国家。

《东企》:您能不能回忆起创造出“Chindia”的那个时刻?是在书房里还是在办公室里,或者在飞机上?

兰密施:作为政治家,我的工作之一就是到处演讲,为形成共识而活动。有一件事很重要,就是必须让别人知道我在说什么,而且语言越简单越好,不能复杂拗口。

下面这些观点我表达过很多次了:中国和印度之间有区别,比如一个是议会制一个不是;中国只有一种官方语言但印度有22种;中国的中央政府很强,印度的中央政府没那么强,很多区别。但这两个国家不是敌人:不是每种区别都会引发对峙,不是每次对峙都会造成冲突,不是每次冲突的双方都必须成为一生的敌人。说得多了,有次在演讲台上,“Chindia”就脱口而出了。

很多历史都被选择性遗忘了。比如印度的历史是中国“游客”撰写的,没有法显、玄奘这些人的记录,印度历史不可能被建构起来;再比如中国人现在每天也喝茶和咖啡,喝咖啡要加食用糖,而制糖术是从印度传播到中国的。

我们为什么要故意忘记这些?!

《东企》:通常情况下,如果不出德里您怎样安排一天的工作生活?

兰密施:我每天早晨5点就醒了,会散散步,读一些书,8:30准时到办公室。我工作12个小时。晚上散步回家,对于我是不错的锻炼。吃完饭后我还要看会儿书,23:00左右就睡觉了,我不社交、不喝酒、不出去吃饭,我喜欢家庭生活。

《东企》:您走路回家?可这个国家几乎每个人都认识您。

兰密施:是啊,他们会向我打招呼,或者停住跟我握手,开车的会把车窗摇下来,问能否捎我一段,或者提出办公时间的约见。当然也不是每天都这样,有时候没有人打扰我,很好啊,我是个普通人。

对了,我吃素,很喜欢在印度的中餐,而不是中国的正宗中餐(笑)。10月份的时候我会随总理来北京访问,除此以外,我想有机会去西安和敦煌转转,我去过昆明,那里气候太棒了。

《东企》:很多中国企业家都非常喜欢您的演讲,我也读过您为索尼亚.甘地主席(国大党主席)所写的班加罗尔演讲稿,非常精彩。民间有呼声说您将成为下任印度总理,您怎么看?

兰密施:我今年53岁了,做分配给我的工作,并把它做到最好。辛格总理是非常好的总理,是杰出的总理。我只能说,我会做好手头的工作,到像我这样的年龄,家庭生活也是重心。小伙子,政坛总是波谲云诡,痛苦的时日肯定比痛快的时候多得多:1996年到2004年连续8年国大党一直是在野党,作为以公共服务为职业使命的人来说,是段艰难岁月;再早些我刚从美国回来在政坛崭露头角,由于鼓吹经济自由化甚至被人攻击是CIA的特务。

我是佛教徒,相信因果,工作上很努力,生活上我觉得把自己看轻点很重要。你看到了,这里到处都是佛祖的雕像,因为佛祖总是启示我,要找到超越的力量。如果你问我政治是不是偶然的选择,我可以肯定地告诉你即便有再来一次的机会,我也不会成为工程师或企业家。我对钱不在行,没有这方面的才华。这是我能回答你的。

《东企》:您认为在中印两国未来的发展中,需要注意哪些方面?

兰密施:印度要向中国学习,你们正在提升人均GDP和最广大人民的生活质量,印度必须也这么做。我们还要向你们的基础教育工作学习。中印两国可以超越那所谓的“龙象之争”。还有,希望中国人民和印度人民都不要像美国人那样生活。全球变暖不是被动的压力,而是我们共同的责任。

<< 前一页1234后一页 >>
作者: 刘嘉偌   编辑: 吴飞

>> 发表评论

如果您还不是凤凰会员,欢迎 注册

  • 用户:

    匿名发表

    隐藏IP地址

  • 添加标签:

    (*添加多个标签用逗号隔开)

  • * 您要为您所发言论的后果负责,故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 * 以上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凤凰网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