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滩困龙五十秋
2009年04月10日 17:28现代舰船 】 【打印已有评论0

苏联解体~2005

1991年夏天,一家企业的工作人员去上海旗篷厂购买小幅面的中苏两国国旗,打算用于外贸谈判,但是厂里的人告知苏联国旗停产了,除非能确定苏联这个国家还能继续存在才会恢复生产。当然,这个生产再也没能恢复。同样是这个夏天,同样是在上海,一艘新驱逐舰的灰色舰体滑入了黄浦江暖暖的水面,这艘尚未完工的驱逐舰后来被西方称为“旅沪级”首舰的海军“哈尔滨”号导弹驱逐舰。

用“此消彼长”这个词形容90年代初期开始的中俄综合力量对比,应该是非常合适的。苏联这个大厦是突然倒下的,快得令人瞠目结舌。随着北方强邻走向颓势,中国北部边境的压力骤然减轻。一直到今天,俄国人面临的麻烦仍然没完没了,原来的华约国家纷纷倒戈,把北约的前沿一直放到了俄国人的家门口。而车臣爆发的冲突,也成了俄罗斯挥之不去的噩梦。俄国人毁掉了自己的经济后,他们的军队也无法幸免。甚至连战略火箭军的正常用电都难以保证费用。于是我们看到的是俄国军事力量的萎缩——再萎缩。虽然这些事情在1991年尚无法预知,但是俄国的衰落是显而易见的。

仗,打不起来了。刀枪入库马放南山的念头不仅仅属于一两个人。曾经流行了一段时间的纪录片《中国三军揭秘》中,有过这样的镜头。中国某高等军事学院的几个学员在镜头前争论未来国际军事战略的走势,一个戴眼镜的学生认为,随着冷战的结束,以及经济走向全球化,国家之间可以通过贸易行为获取自己需要的利益,而无须再使用战争手段,另一个学生则持不同观念,遗憾的是镜头到此戛然而止,我们无法得知后者是如何反驳的。不过有一点毫无疑问,1990年~1991年,伊拉克人和美国人的军事行动实际上已经用事实作了回答:不是任何一种都可以通过贸易获得的,人类还不可能摆脱战争。

大部分中国人没有通过这次战争意识到军事冲突的潜在危险依然很大,只是对伊拉克入侵科威特的行动感到愤慨,曾经饱受侵略的中国百姓对侵略这种事情深恶痛绝。因此多国部队把伊军从科威特境内逐出,当然也是我们乐见的。总的来说,海湾战争没有给我们带来多少战略层次上的危机感。不过这场战争却是美国人进军号角的前奏。苏联垮了,美国人在欧洲没有了原先的强大对手,现在可以把精力转向了,那么还有哪个国家有足够的发展潜力,在未来可以成为美国的对手呢?原来三个人的牌桌上,突然只剩下一个对手,美国人的眼睛自然紧紧盯在了中国身上。为了防止中国强大到足以影响美国在世界格局中的主宰地位,中东可以用来当作锁住中国的链条中的第一个环节。因为控制了中东,就可以控制对中国至关重要的能源。在中国大陆的东南,台湾问题也再次凸现出来,海湾战争前,你什么时候看到台独象今天这样嚣张?

另外还有与之相呼应的钓鱼岛问题,日本人也不甘寂寞的凑热闹来了。南面,周边国家正在七手八脚的瓜分中国南海的石油资源,谁让你的海军腿短呢。印度也没有闲着,其海军的膨胀速度远远超过了它的经济增长速度,“印度洋是印度人的印度洋”的口号响彻在印度洋上,而且谁都知道这口号是喊给谁听的,反正如果美国人来了,印度人一定会给美国人打个对折。堵着马六甲海峡,又要派编队到中国南海演习,意欲何为呢?战略格局的变化导致我们的军事战略方向又一次不得不进行180°的转弯。不管是为了台湾问题、南沙问题、还是贸易以及能源问题,我们遭受的主要威胁基本上都是来自海洋了,而且和以往不同,新的威胁不是通过敌人的登陆和入侵体现的。而是一旦有事,即可通过对贸易通道的封锁,对沿海经济发达地带的打击,或者在台湾、南沙、钓鱼岛这些热点地区对中国领土主权完整发起挑战来实施对中国的威胁。

威胁方向的变化,确定未来的军事行动更有可能发生在海上,这就要求海军在三军联合作战中发挥枢纽与指挥核心的作用,空军和陆军依托海军灵活发挥。不仅在一场战役中如此,就整体而言,海军成为中国国防体系中的核心,承担主要对外作战任务,以获得更大的防御纵深和打击范围,只是一个时间问题。

在现今的战略格局中,我们除了面对这样的硬性威胁,还遇到了一个特殊的软性压制。中国人有一个特点,非常在意别人以什么样的眼光看待自己。出于对和平的热爱,我们不希望和周边国家有任何战争风险,不愿意被任何国家当做威胁来敌视。这本无可厚非,但是这个特点却成了对手试图捆住中国手脚的另一个套索。他们不停的抛出所谓的“中国威胁论”,试图在中国和邻国之间造成一种不信任。希望我们尽可能的减缓和压缩军事建设,以抵消这种不信任的产生。打算用中国人的头脑捆住中国人的手脚,算得上比较高明的一招棋了。这一方面,我们的对手干得不错,至少我们当中有少数人现在依然非常担心中国的军事力量发展会进一步扩大这种言论的传播。就在周边国家不停掠夺中国资源的时候,这些人却在不停地担心自己的行动是否会引起周边国家的不悦。尤其是海洋战略方面,不费一兵一卒,把中国海军困在沿海港内,是对手梦寐以求的。但是这些事情正好说明了一点,中国如果放弃远洋的争夺,则最大程度的符合了对手战略利益。“中国威胁论”的目的既然在于遏制中国向远洋的发展,那么也恰好说明,我们走向远洋是符合中国安全利益的。

  已有0位凤凰网友参与评论   
 
匿名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编辑: 胡楠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