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滩困龙五十秋
2009年04月10日 17:28现代舰船 】 【打印已有评论0

值得一提的是,这段时间里,海军在西沙群岛击败了南越海军,稳固了西沙。80年代,赤瓜礁海战中,我们的海军又取得了一次舰炮对机枪的胜利。对维护中国在南海的合法权益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这两次海战的胜利中却暴露了很多问题,比如西沙海战,双方是从对峙,相互撞击发展到交火,这样正好发挥了小艇快炮便于近身格斗的特点。从后来的报道中,人人都看到海军战士不怕牺牲,小艇打大舰,海上拼刺刀的事迹。而几乎无人提及海战中并非总有这样的机会,这一仗赢得光彩夺目但是决不轻松。

赤瓜礁海战中,双方舰艇实力差距过大,中国海军的舰艇干的事情甚至比训练中遇到的还要简单,胜得毫无悬念。这场胜利后,美国媒体称中国海军“大发雌威”。不过没有多少人想到,当时参战的531舰是当时国内唯一的一艘防空型护卫舰,这意味着当时整个中国海军只有使用舰空导弹对付两个空中目标的能力,而所使用的“红旗61”射程不过7~10千米。对照之下,越南空军已经拥有了射程50千米左右的空射反舰导弹,如果遭到空中打击,那么我们这几艘护卫舰的命运也是同样的毫无悬念。赤瓜礁海战暴露出来的危机是极其严重的。

在82年的马岛战争中,低空掠海飞行的“飞鱼”空射反舰导弹成功地使全世界海军意识到了海军舰艇面临的最大挑战是什么。中国海军在南沙也遇到了同样的问题,而且我们对此更是一筹莫展。胜利后面更多的是装备跟不上时代而产生的窘迫和风险。英国的“谢菲尔德”号如果能够及时发现目标,则还有把对手击落的可能。而531舰上防空导弹的射程决定,即使能及时发现目标,中国海军的士兵也只能看着对方飞机来去自如而无还手之力。英国的“海标枪”防空导弹发射间隔在两分钟以上,这已经是致命的缺陷了,而我们远在西沙、海南的航空兵鞭长莫及,驰援南沙又岂是两分钟能做得到的?但是胜利毕竟存在,不少人还不能够从胜利背后的阴影审视军事技术发展,以及由此而来的作战方式变革。空中打击对舰队威胁的增大,明确了海军更加需要稳固的制空权来保障自身安全。“没有制空权就没有制海权”,绝非空话。

上个世纪80年代,中国和西方的关系密切时,我们尽可能的引进西方的先进技术和装备。但是非常可惜,80年代末这种蜜月匆匆结束,和50年代末一样,许多项目和计划不得不中途刹车。军事技术研究在文革影响下已经耽误了太多的时间,而我们可以利用西方技术来缩短差距的时间又太短了。舰队对空防御问题也就迟迟不能得到有效解决。

这段时期内,中国的经济出现了转折,在和西方走向接近之前,中国曾经一度被四面围堵的,经济上近乎于世界隔绝,更不要说发展海洋经济。但是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和国外的贸易激增。其中主要的运输途径是海上运输。当中国试图走向市场经济的时候,原有的一些壁垒必然要被打破。再也不能满足于自给自足的经济模式了。从经济上看,沿海经济的起步要求一个比以往更安全的环境,同时也开始出现了海外利益及其相关安全的问题。自己已经不是一穷二白,再把敌人放上岸来,我们将蒙受巨大的损失。这些经济问题使中国开始有了走向远洋的动力。

这个阶段里,中国海军经历了一次低谷,然后又逐渐获得发展机遇。最终得以开始从近岸防御向近海防御过渡,由于不存在严重的海上威胁,近海防御对中国的安全和发展也是足够的。无论如何,中国已经开始把眼光投向了远洋,海军先后派出编队执行了出访、护航等一些列任务。深蓝色的太平洋上总算有了中国海军舰艇的身影。当然,由于是在和平环境下,这样的远洋活动任务可以顺利完成,并不意味着中国海军已经具备了远洋作战的能力,我们仍然被困在近海。

  已有0位凤凰网友参与评论   
 
匿名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编辑: 胡楠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