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查春明
本文为《现代舰船》独家授权凤凰新媒体军事频道稿件
由于不像战舰那样有着威武和引人瞩目的外型,通常情况下,作为辅助舰艇的两栖登陆作战舰艇很容易被人们所忽视。两栖作战舰艇的规模和海军的整体规模是相匹配的。哪个国家的两栖作战舰艇在达到相当的规模之后,其身后所依托的一定是一支强大的海军。
需求与选择
我军两栖舰艇部队主要特点是:50-60年代是侧重沿海、陆军优先、单装投送,70-80年代近海为主、由艇到舰、海军为主、建制投送。装备的规律与作战思想密不可分,理顺我军两栖舰艇部队的发展就必须追寻历史渊源。
建国之初,我东南沿海地区战云密布。由于两栖登陆舰艇的缺乏,继1949年10月下旬金门作战失利之后,11月登步岛作战的再次失利让我军更加清醒地认识到两栖登陆舰艇的重要性。
中苏两国关系决裂之前,我军主要作战目的是解放台湾完成祖国统一。在1950年6月制定的攻台计划中,要求我军集中12个军50万人分成两个攻击梯队登陆台湾。三野向总部提出:要确保顺利完成作战计划,以每人所占面积0.6平方米再加上作战物资等必须物品计算,共需要1000吨以上的船只575艘。而从我国当时的情况来看,仅仅依靠自己的力量显然是无法达到这一要求的。
虽然我们曾试图通过香港购买英国抛售的战争剩余舰艇,加上自己征集的民间船只解决攻台问题。但是,伴随攻台作战计划制定的同时,朝鲜战争的突发导致外购计划被阻。
朝鲜战争让刚刚组建的我军两栖舰艇部队停止了更新计划,只能依靠原装备维持运转。虽然通过征调、购买、修复等途径组建了美式大型登陆舰艇为主、日式登陆艇为辅的两栖舰艇编队,但无论从装备舰艇的规模上和性能上与台湾国民党海军相比都存在着巨大的差距。而国民党海军就是利用这种差距有针对性的制定了作战方案——趁我军不备,短时间内用美援登陆舰艇集中优势兵力对我沿海岛屿进行袭扰。1952年10月11日,先夺占我南日岛;1953年7月16日,又出动1万多人偷袭我东山岛,两栖舰艇在岛屿争夺战的重要性再次突显出来。
抗美援朝结束后,中美双方矛盾尖锐,美承诺协防台湾。鉴于当时我海军的装备水平难以实现解放台湾的预定目标,而对岸针对我沿海地区的骚扰持续不断,因此,两岸的武装冲突重点转向大陆沿海岛屿的登岛与反登岛作战以及封锁与反封锁模式。1955年,我军对一江山岛作战中登陆艇部队顺利地完成了部队投送任务。战斗结果表明,登陆艇在沿海岛屿争夺战中表现突出,比大型登陆舰使用条件宽松、效率高。因为我国沿海岛屿多数成群,岛与岛之间形成许多纵横交错的水道。这些水道一般较窄,不利于大型登陆舰行动。沿海岛群的特殊地理环境,造成了我登陆舰艇部队早期登陆艇更换速度快且装备数量大,而大型登陆舰长期保留美式老舰的局面,这种情况一直延续到70年代初才得以改观。
编辑:
胡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