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资讯 > 军事 > 战争历史 > 正文 |
|
胸有成竹气吞黄淮
有了豫东战役垫底,毛泽东和中央军委对粟裕有了信心。
1948年7月,中央军委连续发出7份电报,要求许(世友)谭(震林)兵团在10日内夺取济南。分析敌我双方情况后,粟裕认为,攻占济南的条件还不成熟,他向中央军委建议:集中华野全军执行作战任务。按照这个部署,华野各个兵团向山东集结,在攻济打援战场上,华野参战兵力达到15个纵队,兵力达32万人,超过敌方27万人的总人数。9月16日,济南战役拉开序幕。经8个日夜激战,解放军全歼济南守军10万人(其中两万人起义)。
9月24日,济南战役已到尾声,粟裕发电请示中央,建议发动淮海战役。第二天毛泽东就回电同意了。
原粟裕秘书、《粟裕传》编写组长朱楹介绍:淮海战役发动前的10月31日,粟裕向中央军委建议:“此战役规模很大,请陈(毅)军长、邓(小平)政委统一指挥。”(陈毅当时已经调到中原野战军工作)11月1日,毛泽东复电同意。次日,陈邓复电:“本作战我们当负责指挥,唯因通讯工具太弱,故请军委对粟、谭方面多直接指挥。”
战争重任更多地压到了粟裕肩上。在淮海战役打响的第二天,即1948年11月7日,粟裕与张震彻夜长谈,分析全国战略态势,认为应该将淮海战役发展为南线战略决战。回忆那个夜晚,张震依然很激动:“在起草这份给中央军委电报的过程中,我深深被粟裕同志的深谋远虑所折服,他不仅想到了下一战,下两战怎么打,而且想到大军渡江后在江南的仗该怎么打,也想到了全国解放后江南的恢复问题。”次日早晨7时,两人的建议化成电波,传向中央军委,这就是著名的“齐辰电”,由此,淮海战役演变为南线战略大战役,成为日后轰动中外的大决战。
作者:
张雄文
编辑:
胡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