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印边境战争 让毛泽东忍无可忍
2007年08月28日 10:58凤凰论坛 】 【打印
相关标签: [毛泽东] [印度]

1962年10月20日至11月21日,中国与印度在西藏南部边境地区爆炸了一场短暂的战争。中国方面通常将这场战争称为中印边境自卫反击,其战争指导上突出了军事斗争与国际政治斗争、外交斗争的紧密配合,毛泽东曾称这一仗是“打了一个军事政治仗,或者叫政治军事仗”。战争是政治的延续,那么,毛泽东为什么会选在当时与印度交手呢?

印度打到了中国家门口

中印自古相邻,习惯边界是喜马拉雅山南麓,基本没有争议。但自从英国占领印度后,英印政府试图将西藏从中国领土中分裂出去,为后来的中印争端留下隐患。1914年,由英国政府代表享利·麦克马洪与西藏地方代表在印度新德里以秘密换文的方式制定了“中印边界线”,即著名的“麦克马洪线”。

1949年10月,中共建政后,实施社会主义阵营“一边倒”的外交战略,于是,在“团结一切亚非拉民族独立国家”的口号中暂时搁置中印边界问题。但印度总理尼赫鲁却对中国的这一外交策略不买帐,沉醉于“大印度联邦”的战略构想。

1959年以后,印度不断对中国边界进行武装挑衅。到了1961年,中国政府多次向尼赫鲁提出和谈建议,并实行隔离政策,均被一一拒绝。进入1962年,局势越发紧张起来。6月,印度军队加快了武装入侵中国的速度,东段已越过“麦克马洪线”,进入西藏山南的扯冬地区。截至8月底,印军在中国境内建立了一百多个据点。这些据点最近的距中国哨所几十米甚至几米远,形成“面对面”的对峙,有的楔入中国哨所之间,有的还插到了中国边防哨所背后来了。尼赫鲁甚至宣称要将中国人边境地区赶出去。这也使得中国不得不放弃“忍让”,准备军事对抗,理由是“自卫反击”。

不久前,专栏作家特贾斯·帕特尔(Tejas Patel)在印度NDTV的网站上发表了一篇名为《为什么印度输掉了1962年边境战争》(Why India lost the 1962 border war?)的文章,他援引印度官方历史指出,在1959年到1960年,东部司令部司令官托拉特将军就已意识到中国对东段边界的威胁并且采取了一些措施,然而陆军司令部以及国防部长对此未予理会,这甚至也没有引来尼赫鲁的注意。尼赫鲁没有听取反对意见,相反他任命了一些顺从的军官担任高级职务,这些人执行了他的命令,最终导致了印度的耻辱,帕特尔认为陆军最高司令部的政治化是造成印度失败的一个原因。 

帕特尔还指出,除了决策失误之外,更糟的是,领导人强硬和不负责任的声明使得中国能够以“自我防卫”为借口向印度发动进攻。

中国采取“息事宁人”策略

对于印度军队在边境的挑衅,毛泽东也并非毫不在乎。1959年3月10日,西藏少数反政府人士策动在拉萨聚众闹事,中共中央得报后指示中央驻西藏工作委员会加强戒备。毛泽东当时建议在西藏军事上采取守势,政治上采取攻势,分化上层,教育下层,做好爆发叛乱的心理准备,并请中央考虑对达赖可能出走采取的应对措施。几天后,达赖到印度寻求政治避难,尼赫鲁表示欢迎。4月中旬,尼赫鲁发表演说,随后,毛泽东下令《人民日报》发表评论文章反击,文章援引《印度快报》的评论称尼赫鲁“在送鲜花方面非常慷慨,右手向西藏大扔鲜花,左手向中国大扔鲜花”。

4月25日晚,毛泽东又召开常委会议,讨论反击印度反华言行问题。毛泽东说:“我们反击印度的反华活动,着重同尼赫鲁大辩论。现在我们对尼赫鲁,要尖锐地批评他,不怕刺激他,不怕跟他闹翻,要斗争到底。其实也不会完全闹翻。我们的方针是以斗争求团结。现在形势对我们有利,叛乱已迅速平定,他再闹也闹不到哪里去,他对西藏局势无能为力。这次斗争只是笔战、舌战,但对澄清是非极为必要,对内对外都是如此,大辩论有极大好处。”毛泽东还认为,反击的文章“不要把话说绝”,要“有利于维护中印友好关系和争取尼赫鲁同我们实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 前一页12后一页 >>

匿名发表 隐藏IP地址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