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军专家首次透露李峰所驾驶迫降歼10的损坏程度
2009年03月27日 09:12新京报 】 【打印已有评论0
相关标签: [歼10]

资料图:歼10战机亮相珠海

从事理论研究的徐勇凌说,李峰此次迫降,是中国单发三代战机在真实训练环境下,成功处置停车并迫降成功的第一个范例。

徐勇凌形象地打比方,此次成功迫降的技术价值“可能超过2个亿”。“如果要试飞(取得此次迫降的资料),大约要几十个架次。可能会有空滑不成功等情况,成本巨大。没有这次成功,未来飞行员遇到这种情况很可能会受到损失,那是不可估量的。”

■ 对话

“他是英雄,也做好了两手准备”

李峰师傅徐勇凌接受本报采访,称李峰属于理智型飞行员

李峰成功迫降后,他的师傅、特级试飞员徐勇凌(以下简称徐)给他发了条短信:“你是英雄,祝贺你!”李峰回电话说:“没什么!”徐勇凌说李峰是理智型的飞行员。

保不保飞机选择异常痛苦

记者:飞机空中停车的危险有多大?

徐:空中停车形成四个缺失。缺少动力。缺少信息,姿态高度的数据都没有。缺少时间,4500米到地面,平均20米下降,大概就五六分钟,能够处置的时间就这么多。

缺少着陆场,能不能回来没准啊!着陆场有三种,机场、野外土地、水域,第一种和第三种是较安全的。对第二种,喷气时代野外迫降成功的概率几乎没有。国内只有一起,国外没有。

四缺使飞行员压力非常大。一个飞行员当他知道自己可能牺牲和不牺牲的时候,选择可能是轻松的,但当他选择弃机还是保全飞机时,是异常痛苦的,压力非常大。

记者:李峰就没想到过跳伞吗?

徐:他即使是英雄,也做好了两手准备。讲个细节一点不诋毁李峰,他在做三转弯的过程中,手是扶着弹出手柄的,做好了跳伞准备。四转弯后他确认飞机能迫降成功,于是全力以赴的迫降,他的选择是非常明确的,这是高素质飞行员必备的素质,两种选择。

  已有0位凤凰网友参与评论   
 
匿名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