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7年夏,就在毛泽东赴南方推动反右运动之际,北京已开始大抓党内右派,但是在中央与国家机关的党内正副、部级的实职高干中,尚没有大抓右派。这或许使毛泽东有所不满,希望从地方领导干部中抓一批右派,以证实自己“党内外右派配合向党进攻”的论断。然而,江渭清的圆熟帮助他避开了毛泽东的进攻。据《江渭清回忆录》记载,当时他是这样应对毛泽东的:
“要反右可以,请您老人家下令把我调开,另外派人来。因为是我先“右”嘛!您先撤了我,让别人来反”。
听我这幺表态,毛主席倒消了气,说:“那好嘛,你就不要反嘛!”他还带着幽默的口吻说:“渭清啊!你是舍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我回答说:“主席啊!我是舍得一身剐,要为您老人家护驾。”
上述的一问一答,颇真实地反映了50年代毛泽东的精神面貌。经常有意无意以“皇帝”自居的毛泽东,在特殊情况下,也有纳谏的“雅量”,但是,关键要看是谁进谏、进谏的态度和涉及的问题。江渭清态度恭敬,虽有口角顶撞,然而其私心只是为了保护部属,毛对江渭清向有好感,知他绝非蓄意抗上,也就顺水推舟,不再当场抓住他不放了。然而,毛的“大度”并不表明他可容忍对自己权威的任何冒犯。在主持召开了全面部署反右派的青岛会议后,毛泽东派出了反右钦差大臣彭真和康生,分别坐镇南京和苏州,具体指导江苏的反右运动(康生指导江苏反右运动一事,在《江渭清回忆录》中被略去)。
彭真与康生各自负有不同的任务,彭真的使命是督导在江苏省委内部抓右派,康生则是负责在江苏文艺界抓右派,对于这两位直接由毛泽东派出的中央大员,江渭清的反应也相应不同。
彭真在中共八大以后地位上升,其实际权责近似党的副总书记。彭真在来宁前,毛泽东曾当面交代说:江渭清“右”,但是毛又要彭真个别向江渭清打招呼,表明他并非有拿下江渭清之意。
江渭清极为聪明,他请求彭真在江苏省委常委会上讲话,传达毛泽东对自己的批评。彭真当着在坐的常委不好明说,只是含混问道:“江苏为甚幺不打右派?江苏有没有右派?”面对彭真的指问,江渭清回答:“有右派啊!不过我还没有发现。”
江苏省委内部的反右运动,最后以批评几个厅级领导干部的“右倾”而最终“过关”。在反右运动中,江苏省委常委和各地巿县主要领导中没有抓一个右派,这全依仗江渭清的保护,这也说明,即使在党内高压气氛浓厚的年月里,省一级地方领导人在执行北京政策的过程中,仍有一定的弹性活动空间。对这个活动空间宽严尺度的掌握,往往取决于“第一把手”的个人意愿和态度。与江苏情况形成对照的是,由江华任第一书记的浙江省,把省长沙文汉和其妻陈修良(时任浙江省委宣传部长)双双打成右派;由曾希圣任第一书记的安徽省,把省委书记处书记李世农也打成了右派。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江渭清当年所要保护的仅是党内各级领导干部,知识分子和一般干部则不属这个范围。康生坐镇苏州查办右派所获的“战果”是“揪出”了一个名曰“探求者”的“右派集团”。“探求者”是由一些江苏青年作家在1957年春自发组成的文学社团,仅存在18天。据长期担任江苏省省长的惠浴宇回忆,当时江苏省委曾召开常委会专门研究对这批人的处理问题,尽管所有的常委“没有一个不想保他们的”,省委宣传部长俞名璜甚至“说着说着,眼泪汪汪”,但是最终“还是没有保得住”,这批青年作家全部被打成右派。《江渭清回忆录》称,江苏省一共打了13,349名右派,占全国右派总数的2.4%,属于全国打右派比较低的,若从江苏人口看,比例更低。事隔四十年后,江渭清对此承担了自己的责任,他为此“一直内疚在心”。
毛泽东在反右运动中开启了对地方工作直接干预的闸门,毛的干预的无序性和强制性,逐渐成为北京与地方关系中的显着特征,使得地方领导人对北京的依赖进一步加强,地方领导人与北京的关系更趋复杂。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
|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 ||
作者:
高华
编辑:
石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