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国强:1967年南京“倒许”风潮台前幕后
2009年07月13日 11:50天益网 】 【打印0位网友发表评论

混沌理论的创始人之一、美国着名学者爱德华?洛伦兹说过:一只蝴蝶在巴西轻拍翅膀,可能会导致德克萨斯州的一场龙卷风。这就是着名的“蝴蝶效应”理论。从本文的论述看,南京“倒许”风潮近乎完美地诠释了“蝴蝶效应”的作用和影响。那只带来龙卷风的蝴蝶,就是毛泽东和他的“文革”理念。如果没有“大跃进”失败以后中共党内高层的认识分歧,如果毛泽东不是试图通过党内清洗的方法来解决那些认识分歧,如果毛泽东清洗刘少奇的图谋没有在八届十一中全会上遭到消极抵制,如果毛泽东没有试图借助群众运动打倒那些“不听招呼”的中央和地方高级领导干部,如果毛泽东不是在“发动群众”之后继之以“三支两军”的举措,如果没有中央政策的含糊其辞、前后矛盾、左右摇摆,就不会有南京的“倒许”风潮。所以归根结底,毛泽东无疑要对此一事件乃至於整个“文革”负最主要的责任。

然而将这个事件乃至於“文革”完全归咎於毛泽东个人,显然也是有失公允的。如果没有“夺权”以后群众组织之间的派性斗争,没有党内军内久已存在的“山头主义”、“本位主义”和相互倾轧,没有各方对複杂局势的利己主义地策略运用,没有那么多大大小小的野心家、阴谋家的存在,一句话,如果没有其他人的“合谋”,毛泽东一个人的破坏能量将是十分有限的,决不会导致如此严重的灾难性后果。

对毛泽东的过分“神圣化”或“妖魔化”都有违历史的真实。归根结底,他既不是一个全知全能的上帝,也不是一个十恶不赦的撒旦,而是一个不平凡的“凡人”。他的教育背景和知识结构决定了他的政治信仰和行政风格。他所心仪的伟大政治家是“秦皇汉武”、“唐宗宋祖”,他所推崇的政治理念,是儒家的“修、齐、治、平”,他所熟谙的政治技巧,是法家的“法、术、势”,他希望成就的不朽伟业,是使其个人名垂青史的“立言、立德、立功”。这套传统的政治观念,决定了他不可能洞悉当代中国政治的体制性弊端,不可能充分预见“文革”的灾难性后果,也不可能提出一个现代化的政治解决方案。他发动的“文革”,本质上是要“集权”而不是要“民主”。因此他通过各种方式对群众运动进行干预和控制,这毫不奇怪。“红总”领袖曾经指责“军管是没有工作组的工作组路线”,这话并没有说错。因为在毛泽东的观念深处,“民主”与“集中”、“自由”与“纪律”、“个人心情舒畅”和“统一意志”始终是无法克服的矛盾。

然而从“一·二六夺权”以后的种种实践看,造反派领袖们又何尝是真正的民主主义者?他们不是也像毛泽东、林彪一样,积极致力於一个“清一色”的政治权力建构吗?他们在自为状态下的暴民主义倾向和高压状态下的犬儒主义倾向,不是都集中地反映出长期专制政治传统下所养成的政治劣根性吗?

南京“倒许”事件的隆重开幕和骤然首场,又一次生动地说明了“文革”期间的群众性造反运动其实只是一场“跪着的造反”。这种“跪着造反”的一个突出表徵,是“只反贪官,不反皇帝”。这并不意味着造反派群众没有自己的政治诉求,没有对现实政治的种种不满。然而1949年以来形成的政治格局和政治氛围内在地规定着:普通民众对体制权威的挑战,必须以无条件承认毛泽东的个人权威为前提;特殊政治利益的表达,不是通过有序的、制度化的方式实现,而是通过极端的、非制度化的方式实现;不是通过自主地创建新的话语体系的方式实现,而是通过对主流话语的另类诠释的方式实现。换言之,依附个人权势,表现个人效忠,玩弄诡辩伎俩,混淆政策界限,达到利己目的,是主导“文革”期间“造反”、“夺权”运动的一个潜规则。这个潜规则为介入“文革”运动的各方所共同遵守,就命中註定了“文革”没有可能产生多少真正具有现代政治理念和充满奉献精神的新型政治家,相反倒是培养和造就了一批又一批大大小小的野心家、阴谋家。

如果说毛泽东的“文革”理念中确实还包含着若干理想主义因素的话,那么这样的结果无疑只会加重那些理想主义因素的悲剧色彩。

注释

1.1967年8月11日,《中央首长对北京学生代表的讲话》,载于宋永毅主编《文化大革命文库》光碟,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2002年。

2.1967年8月15日,《八。二七战报》(第58期),“特快消息”。

3.1967年10月21日,《八。二七战报》(八月黑风专刊),《看,这就是杜方平的黄金时代》。

4.李文卿:《“文化大革命”中的许世友将军(二)》,党史纵横,2002年第12期。

5.1967年8月2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中央文革小组关於展开拥军爱民运动的号召》,《文革文库》光碟。

6.李文卿:《“文化大革命”中的许世友将军(二)》,党史纵横,2002年第12期。

7.1967年9月5日,《中央首长第三次接见安徽双方代表团的指示》,《文革文库》光碟。

8.1967年9月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中央文革小组关於不准抢夺人民解放军武器,装备和各种军用物资的命令》,《文革文库》光碟。

9.1966年8月10日,林彪,《关於干部路线问题的指示》,《文革文库》光碟。

10.1966年8月13日,林彪,《在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文革文库》光碟。

11.1966年7月,毛泽东,《对中央负责人的讲话》,《文革文库》光碟。

12.1966年10月,毛泽东,《关於组织外地来京革命师生进行政治军事训练的指示》,《文革文库》光碟。

13.1967年2月19日,《中共中央关於夺权斗争宣传报导问题的通知》,《文革文库》光碟。

14.1967年3月17日,《中共中央通知》,《文革文库》光碟。

15.1967年8月9日,林彪,《接见曾思玉、刘丰的讲话》,《文革文库》光碟。

16.1967年3月,《军级以上干部会议精神传达》,《文革文库》光碟。

17.1967年3月,《军级以上干部会议精神传达》,《文革文库》光碟。

18.1967年3月13日,周恩来,在军级干部会议上的讲话记录,《文革文库》光碟。

19.1967年4月1日,毛泽东,《在中央关於安徽问题决定搞中加写的一段话》,《文革文库》光碟。

20.1967年5月,毛泽东,《对江西军区文件的批语》,《文革文库》光碟。

21.1967年4月6日,《中央军委十条命令》,《文革文库》光碟。

22.1967年5月3日,《中央军委关於捕人许可权和处理错捕、取缔的群众组织问题的两个文件》,《文革文库》光碟。

23.1967年7月15日,毛泽东(康生传达),《关於军队支左的谈话》,《文革文库》光碟。

24.1967年3月25日,《八。二七战报》(第19期),《坚决镇压反革命──取缔反革命组织小统计》。

25.1967年10月21日,《八。二七战报》(八月黑风专刊),《杜方平是江苏省南京地区八月反革命血腥大屠杀的刽子手》。

26.1967年6月29日,《八。二七战报》(第47期),《新华日报究竟为谁家说话?》。

27.1967年6月9日,《八。二七战报》(第41期),《向蔡应厚烈士学习》。

28.1967年7月8日,《八。二七战报》(第49期),《紧紧掌握斗争大方向,狠狠刹住武斗风》。

29.1967年6月15日,《八。二七战报》(第42期),《严正声明》。

30.1967年7月22日,《八。二七战报》(第51期),《南京风云》。

31.1967年10月21日,《八。二七战报》(八月黑风专刊),《杜方平是江苏省南京地区八月反革命血腥大屠杀的刽子手》。

32.1967年10月21日,《八。二七战报》,(同上)

33.1967年10月21日,《八。二七战报》,(同上)

34.王力在8月初曾对“清华井冈山”蒯大富等人讲过:“四方面军许世友、陈再道、韩先楚、陈锡联等四人,不是跟毛主席、林副主席走的。”(见1967年12月16日,《八?二七战报》(第83期),《究竟怎样看待南京的八月形势》)。后来蒯大富在不同场合复述过类似的话。

35.2006年4月25日董国强与S君的访谈记录。

36.杜方平在1968年1月28日中央首长接见前夕,曾经写信给其夫人说:“我不是坏人,我不是黑手,我政治上没问题,你可以相信,在下面三个方面可以叫他们支援我:一,我是站在反江渭清及旧省委的一边;二,我是站在老造反,受压制甚至被取缔的革命群众的一边;三,我是站在绝大多数产业工人的一边。”(见1968年3月28日,《新南大》(第3号),《决不允许杜方平翻案》)

37.李文卿:《“文化大革命”中的许世友将军(二)》,党史纵横,2002年第12期。

38.该《声明》原文见1968年7月6日,《新南大》(第23号),《江、王、高策划反许乱军罪该万死》。

39.江、王、高三人的上述活动和言论,均见1968年7月6日,《新南大》(第23号),《江、王、高策划反许乱军罪该万死》。

《二十一世纪》(http://www.cuhk.edu.hk/ics/21c)《二十一世纪》网络版第五十六期2006年11月30日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0位网友发表评论   
 
匿名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作者: 董国强   编辑: 刘嵩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