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盾:我的音乐梦想无边
2010年01月05日 09:25经济观察报 】 【打印共有评论0

谭盾母亲黄群英访问记

长沙晚报 刘要武

儿子谭盾是黄妈妈的骄傲,说起他,黄妈妈似乎有讲不完的话,伴随着《今日2000》乐曲,她沉浸在对往事的回忆之中。

黄妈妈1958年从解放军163医院护士学校毕业,近30年来,她一直在卫生战线上耕耘,直至1995年从长沙市妇幼保健院主管医师岗位上退休。

黄妈妈生有一儿一女,儿子谭盾于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硕士研究生毕业后,1986年赴美深造,后获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博士后学位,现定居美国纽约。18岁前,谭盾一直与父母住在长沙,他成功的起点是家,纯朴的家风影响了他的一生,给他以后的人生打下了深深的烙印。

磨炼

谭盾是黄妈妈的第一个孩子,是掌上“珠”。60年代初期,谭家的经济条件算好,但黄妈妈两口子从不让谭盾在物质生活上产生优越感,只解决了他的“温饱”问题。

然而有一点,黄妈妈在当时的环境下是做得很超前的,那就是注重对谭盾传统美德和独立生活能力的培养,用今天的话说是注重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为此,在谭盾刚够入幼儿园的年龄时,黄妈妈就将他送进全托幼儿园,接受正规教育,过集体生活。刚开始时,谭盾经常哭鼻子,吵闹着要爸爸、妈妈,经过一段时间磨炼,谭盾适应了这种生活。

60年代中期,谭盾上小学时,恰逢爸爸谭相求下放三年,黄妈妈则经常下乡医疗队,每当爸爸、妈妈不在家时,当时还不到10岁的谭盾不但要照顾好自己,还要看管好年幼的妹妹,在那些年月里,黄妈妈每个月都很放心地交钱、交粮票、交钥匙、交责任给谭盾。当时谭盾一家居住的宿舍区无自来水,小谭盾每天都要挑两担自来水回家,到井旁打井水洗菜,煮饭、炒菜、打扫卫生、照顾小妹。这段艰苦的岁月,培养了年幼的谭盾生存的基本技能,养成了良好的生活习惯。后来无论在家里还是在外面,谭盾都表现得很踏实、守规矩,从小学到高中,几乎年年都被评为“三好学生”。

然而,孩子毕竟是孩子,有时候也会有攀比心理。谭盾上小学四年级时,身上穿的衣服仍是黄妈妈在他刚上学时做的一件蓝色灯芯绒夹克和一条蓝卡其布裤子,由于穿的时间太长,夹克衣的绒毛都磨光了,裤子接了两次。有一次,谭盾埋怨自己穿得太差,不想穿这套衣服。爸爸耐心地跟他说:“你现在是求学长知识的阶段,要打扮很容易,花几个钱就办得到,但要得到知识,就不是一天两天的事啊!”黄妈妈则风趣的说:“小盾,你的裤子加了两节,说明你长高了———‘步步高’嘛!”听妈妈这么一说,谭盾开心地笑了。

诱导

俗话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一个孩子的成长道路不可能一帆风顺。

谭盾小时候也很调皮。他在长沙市一中读初中时,在一次家长座谈会上,班主任批评了几名偷摘橘子的学生,但未点谭盾的名。不知怎的,散会后,黄妈妈去问那几个同学为什么要这么做,那几个同学只笑不答。黄妈妈觉得很奇怪,问谭盾:“小盾,你没有参加偷摘橘子?”没想到小盾理直气壮地说:“这算什么,我只负责打望。”

黄妈妈一听,非常生气,但压住火气,语重心长教育谭盾:“你这种思想比跳墙摘桔子更危险,这是一个严肃的做人问题。”

谭盾没想到问题的严重性,听妈妈这么一说,他很着急:“妈妈,那现在怎么办呢?”

黄妈妈乘机引导说:“你去找老师,承认自己的过错,要求在公开场合接受批评。”

第二天,谭盾一到学校就向老师承认了错误,老师反而表扬了他,说知错能改就是好学生。

有年夏天,谭盾瞒着父母去某渔场游泳,差点被淹死,回来后他父亲一气之下打了他,说他不守纪律,忘记了“三大纪律,八项注意”。

谭盾挨打后不服气的说:“游泳有什么错?”

谭盾泪眼汪汪的不肯认错。黄妈妈将谭盾拉到一旁,耐心教育他:“做事不但要看动机,还要看效果,你学游泳动机是好的,但没有保护措施,淹死了,后果就不堪设想了。”谭盾仍倔强地对爸爸说:“三大纪律、八项注意规定不能打人骂人,你为什么要打我?”

爸爸一听觉得小盾说的也有道理,就说:“小盾,爸爸打人是不对,但你做得也不对,‘三大纪律’第一条就是一切行动听指挥,你这是搞自由主义。”谭盾将检讨贴在了毛主席像下面。

重教

谭盾上学时,全国掀起学习焦裕禄的热潮。焦裕禄有一句名言“嚼别人的馍没味道”!黄妈妈两口子经常以这句话启发谭盾不走别人的老路。走上音乐之路后,谭盾一直牢记这一点。1999年香港凤凰电视台采访他时,他竟脱口而出:“挑战中国不如挑战世界”!

别人是在学院中学音乐,谭盾则是在生活中学音乐。谭盾读小学时,受当时“读书无用论”的冲击,不少学校经常停课。黄妈妈抓住课余时间,教谭盾音乐知识。每当学校停课时,谭盾就在家学吹笛子、拉二胡,不久就成为长沙市一中文艺宣传队和中学生歌舞团的团员。后来谭盾又改学小提琴,每天勤学苦练,颈脖子都磨起了厚厚的一层茧。那时候没有电扇,每次他都是光着膀子练琴,常常练得汗流浃背。

谭盾学琴没有进过培训班,他一边自学,一边虚心请教行家。文化大革命期间,有些书没有买,谭盾借来练习曲,经常通宵手抄。电影《青松岭》放映时,为了获得主题曲,谭盾打着手电记下了主题曲。

谭盾高中毕业后,黄妈妈送他去望城县当了两年农民。在农村,谭盾接触了许多千百年流传下来的纯朴民间音乐及“楚文化”遗风,收集了大量的民间素材。这段实践,奠定了他后来音乐创作的民族性特征。谭盾在1987年结合他下乡感受到的“道场”道教音乐、儒教喊礼祭祖等素材写成的交响曲《道极》,先后两次获得国际大奖(1987年国际作曲比赛获首奖,1990年在东京举行的亚洲音乐获大奖),被文化部入选《20世纪华人音乐经典》。

支持

黄妈妈一贯尊重谭盾,不搞家长专制,而是进行平等对话。谭盾在小学四年级开学期间,就用墨笔在自己的书包上写了“长沙乐团”四个引人注目的大字,一时众说纷纭,但父母都支持他的做法。他十四岁便自学作曲、学指挥,每天沉醉在创作中,时常半夜起来写曲子。谭盾高中毕业时,为学校创作了许多歌曲,获长沙市优秀奖。谭盾下农村期间,长沙市财贸系统职工文艺汇演,黄妈妈也不失时机有意识地锻炼他,鼓励他指挥大型民族乐队在长沙市五大剧院演出,由湖南电视台直播,深受好评。

1978年恢复高考后,谭盾有优势报考理工科,因为他的数理化成绩从来不低于90分。可谭盾已钻进了艺术天堂,黄妈妈全力支持儿子学音乐的选择,帮助他实现当音乐家的理想。

谭盾得到父母的理解和支持后,求知欲望更强,立志闯世界。在这个关键时期,黄妈妈夫妇俩筹集了一笔盘缠,将谭盾送到上海音乐大师贺绿汀先生门下。贺绿汀先生不但指导他作曲,还指导他拉小提琴。谭盾回长沙时,贺绿汀先生还特地请湖南师大音乐系主任刘已明教授帮助谭盾找贝多芬音乐资料,并给予指点。

谭盾大学二年级时,交响乐《离骚》就在全国交响乐比赛获奖。大学三年级,作品《风雅颂》代表国家首次参加国际比赛,成为我国音乐史上首次荣获国际二等奖的作曲家。谭盾在出国深造期间,他的作品也多次在国际上获大奖。

1995年他作为第一位华人受聘于美国BBC乐团常任副指挥及作曲,同时受聘于英国、美国、德国、日本、新西兰、荷兰等地任音乐评委。

1997年香港回归祖国这一喜庆的日子,谭盾作曲、作词、亲自指挥大型交响曲《1997天、地、人》,为伟大祖国争了荣誉。1997年世界著名的纽约大都会歌剧院宣布委托谭盾创作歌剧,谭盾是该院150年以来第四位接受委约的作曲家。1997年纽约时报公榜将谭盾评为世界古典音乐十大最重要的人物之一。

1998年因创作歌剧《马可·波罗》,荣获世界作曲大奖———格莱美奖。

1999年完成多媒体交响乐《门》,在世界引起轰动,“永恒的爱情呀,你让我们消失也再生”,一时广被传唱。

关怀

谭盾成为世界名人后,黄妈妈为了让儿子永远忠于祖国,搜集了有关谭盾的200多万字的资料,包括国内外各类报刊杂志对他成就的赞扬和学术上的探讨文章,供他参考。因此,谭盾身上始终散发出一种浓浓的爱祖国、爱家乡的情结。十多年来,谭盾旅居美国,在全球范围展开音乐艺术创作,成为“当今国际乐坛最重要的音乐家”,他知道是割不断的文化血脉造就了今天的自己。每次回家乡长沙,他都要到岳麓山去拜祭黄兴、蔡锷二墓,到毛泽东广场看塑像,到岳麓书院看看,无论走到哪里,他的东方情结、中国情结、楚湘情结改不了。因此,他淡薄名利,始终遵循“人类心底都有渴望沟通的愿望”出发点,将“在一种人性的基础上,将东西方文化中最优美、最精髓的东西糅合在一起,而爱又是一个最永恒的主题”作为他创作的源泉。正如著名节目主持人杨澜对他的评价一样“谭盾拥有灵活和开放的心态,自己给自己自由,摆脱了平庸”。

这样的境界,使得他的作品越来越大气,越来越新颖,越来越民族,越来越世界,谭盾找到了一条以多元文化体现个性意向的创新之路。在新世纪以《今日2000》交响曲成为全球第一个获得电视同步直播的音乐家后,他说:“我希望所有的人能在这部乐曲中获得共鸣,并记住这是一个中国作曲家代表人类对新世纪发出的心声,我希望所有的人记住我的名字———谭盾,一个中国人的名字,我希望所有的人能记住我的脸,一个标准中国人的脸。”

谭盾成名以后,黄妈妈夫妇从不沾沾自喜,也从不到处张扬,尽管谭盾已进入不惑之年,黄妈妈仍不断地跟踪教育他,教育他不骄不躁,保持一个中国音乐人的良好本色。

 

<< 上一页1234下一页 >>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作者: 张晶   编辑: 刘延清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