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旅游:从求着来中国到求中国人去外国
[中国网]:
我们知道做导游的职业特别考验一个人随机应变的能力,因为很多事情是突发的,不可预知的。刚开始我以为您是特级导游员,原来您是特级导游员的裁判和教师。您一定有很多处理突发事件的经典案例,给我们介绍一下。
[王连义]:
我们导游有一句行话:到什么山唱什么歌,见什么人说什么话。
[中国网]:
怎么说?
[王连义]:
好比遇到不同的环境就要说不同的话,见什么人说什么话,就是见到外国人要有外国人的思维才行。我这一辈子的导游生涯受到很多外国人的表扬,有的人说:我是中国的基辛格;有的外国人说:你好像有两个脑袋,两个舌头。两个舌头是因为我能说外语,两个脑子是我能用外国人的思维方式去想问题。
[中国网]:
这样可以解决很多问题。
[王连义]:
这样需要了解他们的文化和历史,就可以和他们融洽。
我想举个例子:改革开放初期,我们国家特别缺少饭店,有的旅行团来到北京没有地方住,勉强住下来,旅行团也很不满意。我记得1983年,一个意大利的团住到了友谊宾馆的南配楼。改革开放初期房子很不好,有的房子卫生间漏水,吃的也不好,所以这个旅行团非常生气。这个旅行团二十多人上国旅总社门口,那时候在北京饭店对过。他们坐在进门的台阶上,他们“静坐罢游”。遇到这个问题很严重,尤其在长安街上。
[中国网]:
多少人?
[王连义]:
二十多人,围观的人很多。所以传达室的人马上告诉领导,领导派我来处理。
作者:
王连义
编辑:
刘嵩
|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