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政治文化世俗化发展之趋向
2008年11月07日 15:42《学术探索》2004年第4期 】 【打印

(四)中国政治文化世俗化的开放性。

世俗化政治文化对异质政治文化的关系主要表现为要素与信息的互动,以适当的方式吸收对方的各种进步因子,经改造变为自身的有机组成部分。从政治文化的基本格局来看,我国现实的政治文化存在三种类型,其中以社会主义价值观为核心的政治文化,同时,传统封建主义政治文化和外来资本主义政治文化还占有一定的份额。这三种政治文化交织并存,决定了当代中国政治文化世俗化的开放性。江泽民同志指出:“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必须继承和发扬一切优秀的文化,必须充分体现时代精神和创造性,必须具有世界眼光,增强感召力”〔7〕(P160)。这充分显露当代中国政治文化包容性,“继承优良传统而又体现时代要求”。在这样大众政治观的前提下,人们的政治心理,趋向多样化,社会生活中出现了比较盛行的政治调侃现象,反映了这一时期大众政治心态的开放性。

四、当代中国政治文化世俗化的缺陷

改革开放二十多年以来,中国进入有史以来最为全面而又深刻的社会转型时期。社会转型过程中的经济市场化,引起了经济增长方式,社会结构乃至社会生活方式的变化,同时也造成了中国目前政治文化世俗化发展过程的缺憾。

(一)理性化程度不高。

现阶段中国社会处在转型的过程,意味着社会结构和外部环境的不断变化。置身于快节奏变化的社会中,社会成员对未来容易产生一种无所适从的心理。比如闵琦在20世纪80年代的公民调查中发现,中国公民有较高的政治责任感。但是在那个年代,无论是广大民众还是知识精英,大都没有真正从理性化的角度来深入思考政治民主、自由、人权及其中国具体的实际国情,而是把抽象的民主理论概念作为一种使祖国更强大的济世良方来热情地接受和拥护〔8〕(P27)。这种情绪化的政治文化在今天仍然没有完全被更理性的政治态度所取代。比如说,从用解说词叙述的《河殇》到情绪激昂的《中国可以说不》,再到中国驻南使馆被轰炸后,中国民众自发性反美反霸的游行示威。反映了极具情绪化的民族主义是当代中国政治文化的一个特点。这些相似相关的政治化情绪连续性事件,其共通之处就是在某些方面还缺乏理性认识与判断。

(二)参与程度不足。

由于理性化程度呈现出发育不足,社会参与则缺乏必要的共识很难真正形成和深入发展。在我国,人民已经成为国家的主人,他们应该会逐渐养成自主参与的意识,应该对于政治体系和政治活动有清醒的认识,相信自己是政治活动的积极成员,对自己的政治责任、政治义务和政治权利有正确的态度,因而能够自主地参与政治管理。但是在中国的历史和现实当中,公民参与的文化一直没有得到较为充分的发育。要么是表现为一种政治狂热。这种参与的主要特征是盲从的、无序的、极端的、空泛和非民主的虚假参与;要么就是参与冷漠,在政治上不作为。从某种意义上看,这一点倒是中国式参与的本质特征。在那种虚假参与下面,实际隐藏的是对家长式酷政的恐惧,是在“人情圈子共产主义”土壤里面养成的自私和对于公共事务的漠视〔9〕(P127)。

(三)政治认同感降低。

伴随着现代化的推进以及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中国社会中的个性意识开始觉醒。由于过度的功利行为存在,被扭曲的个性意识膨胀,从而在一定范围内,在某些方面滋生成为一种轻视社会整体,无视社会秩序的约束。在政治生活中,就表现为公民政治认同感低,对政治统治的合法性构成了威胁。“如果公民的政治文化使得人们对推进政治变革的政府当局有着高度的政治认同感和信任感,如果政治变革的方向与民众的政治取向相一致,那么,这种政治文化就会促进政治变革,反之,就阻碍政治变革”〔10〕(P111)。市场经济和工业化是一把双刃剑,它在给社会带来极大物质财富和社会进步的同时,也带来一些在所难免的“社会病”。这些“社会病”具有伴生性,潜伏性和阶段性,在没有正确的理论和实践进行引导和整合的情况下,使人们在政治生活具体实践中陷入迷惑徘徊的境域。所以,迫切需要先进的、科学的政治文化对之进行引导和匡正,从而维护我国政治主导文化的合法性。

总之,为了保证中国政治现代化进程顺利、有序的推进,必须克服目前政治生活中世俗化行为的缺陷。为此,在于使社会政治生活和提高公民政治参与程度,使世俗化行为在社会政治生活中的现世性、理性化、参与性、开放性、这几个有机组成部分处于一种和谐的状态,以求相互促进,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吴忠民.发展社会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2〕[美]阿尔蒙德等.比较政治学[M].曹沛霖等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

〔3〕李元书.政治发展导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

〔4〕王乐理.政治文化导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

〔5〕马洪.中国市场发展报告[C].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02.

〔6〕[美]塞缪尔.亨廷顿.变革社会中的政治秩序[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8.

〔7〕江泽民:论“三个代表”[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

〔8〕闵琦.中国政治文化—民主难产的社会心理因素[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89.

〔9〕马庆钰.公民文化建设的价值尺度[J].文史哲,2003,(3).

〔10〕俞可平.权利政治与公益政治[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

<< 前一页123后一页 >>

匿名发表 隐藏IP地址

作者: 尹学朋   编辑: 梁昌军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