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人不能写当代史吗
《思想者》:有人说,历史研究要保证“客观公正”,所以,当代人不能写当代史。您怎么看这个问题?
朱佳木:中国古代确实有过当代人不写当代史的说法,而且在“二十四史”中,自《后汉书》以下,都是后代人写的前朝史。但是,中国除了“二十四史”之外,每个朝代几乎都有本朝人写的“当代史”,只不过有的是半成品,有的是对史料的编纂,有的没有流传下来罢了。他们对“二十四史”的撰写都曾起过重要的作用,与“二十四史”之间是历史记载与历史撰述的关系。另外,即使在“二十四史”中,也有“当代人”写“当代史”的事例。如司马迁写《史记》,陈寿撰《三国志》等。所以,说中国古代不修“当代史”,有悖于历史实际。
当然,在帝王专制统治下,史学家写“当代史”往往颇多忌讳,难以秉笔直书,只好等到改朝换代再写前朝史。另外,由于交通、通讯、印刷等手段落后,各种资料的积累和信息的反馈需要较长时间,“当代人”写“当代史”在客观上也存在不少条件上的限制。然而,改革开放以来,民主政治的发展和网络通讯的普及,使过去那些“当代人”写“当代史”的不利因素已有了根本性的改变。今天,当代人不仅有条件写当代史,而且有着了解当代史、参与当代史撰写的强烈兴趣和愿望。近些年来,由各类机构和学者个人编撰的国史著作已有不少,报刊、网络上对国史问题的讨论也在与日俱增,国外从事当代中国历史研究与编撰的学者,更是越来越多。在这种情况下,要求当代人不写当代史,实际上已经做不到了。
新中国60年如何进行分期
《思想者》:对历史进行分期,即所谓给历史“断限”,既是史学工作者为了便于自己研究而惯用的方法,也是他们为引导人们按照某种观点认识历史发展本质特征的途径,是历史研究的重要理论问题之一。您对新中国这60年是如何进行分期的?
朱佳木:我认为关于新中国历史的分期问题,在学术界有各种意见,可以继续讨论。从经济发展目标模式的角度看,60年来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五个时期:
一、1949~1956年。这是结合中国实际学习苏联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时期,或者说是以苏联的建设道路为目标模式的时期。
二、1956~1978年。这是探索适合中国自己特点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时期,或者说是要突破苏联模式,试图用计划经济体制加群众运动搞建设的时期。
三、1978~1992年。这是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时期,或者说是试图采用计划经济加市场调节体制的时期。
四、1992~2003年。这是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新局面的时期,或者说是确定建立并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时期。
五、2003年至今。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进入新的发展阶段的时期,或者说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初步建立的前提下,开始注重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时期。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
|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 ||
作者:
朱佳木
编辑:
刘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