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音乐三十年:贫瘠土地长出微薄希望
2008年11月11日 12:45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 【打印

开栏的话

1978~2008,中国改革开放30年。这30年,留给这个民族别样的记忆与感怀。30年里,在文化生活的方方面面,一些人,一些事,一些作品,一些现象,看似各自孤立,却又共同承载着国人的几多欢悲转合,见证着某些观念的从旧到新、从无到有、从禁锢到解放。从在“一片贫瘠的土地上收获着微薄的希望”,到如今的活色生香不拘一格,中国人的文化生活走过了最绚烂的30年。这一切,汇拢一起,就是我们无法忘怀的文化往事。往事堪回首,记忆永留存。文化记忆就是一缕无可磨灭的民族记忆,文化印记就是民族精神的印记。从本期起,本刊《改革开放30年·文化印记》专栏与你一起回溯30年,打捞记忆深处的泛黄往事,触摸属于这个民族的文化印记。——编者

成功打造了高晓松、朴树、叶蓓等众多艺人的内地著名音乐人宋柯,一身正装站在鲜花簇拥的“改革开放30周年流行金曲推选活动”论坛主席台上。面对此时盛景,他不无感慨:“在我年轻时,我不会想到,在这么一个非常正式的场合,能提到中国流行音乐。”

10月24日,“改革开放30周年流行金曲推选活动”在深圳举行。当晚,李谷一、付林、那英、孙楠等内地流行音乐的代表性人物集体走过粉丝簇拥的红地毯,第一次让自己的手印连成了一面“中国音乐界名人名家手模墙”,这座墙将在深圳永久伫立。

著名音乐评论家金兆钧告诉记者,“30年了,反思现在的中国流行音乐,音乐人到了需要提高自信的时候。多年来,流行音乐人都有点自卑。但现在我要说,流行音乐就是当今的主流音乐。”

“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流行音乐。”内地流行音乐伴随改革开放而生。此次,金兆钧等众多评委从时代性、音乐性、民族性、人文性、历史性等5个标准出发,选择了最能反映时代主题、传唱多年的30首金曲。

当天晚上,当这30首歌曲在深圳体育馆再次唱响时,国人的心再次被点燃。每一首歌曲,都是一个时代。

萌生:文化中的“非常道”

1976年,“四人帮”被打倒这一历史性事件,点燃了作曲家施光南心中的激情,他很快创作出清新明快的《祝酒歌》,那跳跃的节奏、抒情的气质,一下子唤醒了人们荒芜已久的心灵——原来音乐可以是这样的。那一年,几乎每个电台、每个工厂学校的广播,都在播放这首歌,国人心中被压抑10年的渴望和追求,都被这首歌释放出来。即使在后来漫长的几十年,这首歌还以各种版本的形式被翻唱,足见歌曲的划时代意义。这首歌被推选获得30年特别贡献勋章,评委会给出的理由是:“宣告了改革开放历史时期的来临”。

“再过二十年,我们重相会,伟大的祖国啊,该有多么美,天也新,地也新,春光更明媚,城市乡村处处增光辉……”这是1979年的《年轻的朋友来相会》中的歌词。今天看来,这首歌更像一首预言诗,用清新活泼的旋律和淳朴炽烈的情感,在20多年前就道出了中国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

1981年,陈晓光、施光南创作了《在希望的田野上》,他们不会想到,在近30年后,音乐界同行会给它拟定这样的获奖词:在农村改革大见成效的历史契机,不仅歌颂了改革开放的成果,还预言了祖国美好的未来。还记得那一年,彭丽媛还不满20岁,但却在央视青歌赛上把这首歌唱得端庄大气。多年之后,她成了民歌的“一种高度”。

只要一提起1983年央视首次直播春节联欢晚会,李谷一满含热泪演唱《乡恋》的画面就会在人们脑海里浮现。因为探戈节奏、气声唱法受到质疑的《乡恋》,原本是电视片《三峡传说》的插曲,当时已经被冷落了3年。然而,首设观众电话热线的春晚现场,观众高密度点播这首禁曲,晚会主创人员冒着风险现场“解禁”。从此,《乡恋》得以“正名”。

<< 前一页123后一页 >>

匿名发表 隐藏IP地址

作者: 刘芳   编辑: 梁昌军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