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资讯 > 历史 > 正文 |
|
相关Tag | [孙中山] |
五、开放政策
怎样建设一个强大的现代化国家?是对外开放,还是闭关锁国?孙中山的回答是前者。
中国封建社会的主要经济形态是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与之相应,对外长期处于闭关状态。鸦片战争以后,列强侵略更强化了不少中国人的排外心理。孙中山与众不同,一直主张对外开放。1912年9月,他在济南各团体欢迎会上演说:“中国人向富于排外性质,与今之世界甚不相宜……以前事事不能进步,均由排外自大之故。今欲急求发达,则不得不持开放主义。”孙中山是一个有广阔世界眼光的革命家,他仔细地研究过美国西部开发、日本明治维新和南美阿根廷等国的振兴史,认为其成功经验之一就在于对外开放。他说:“诸君试看日本国,土地不过我中国两省多,人民亦不过我中国两省多。四十多年以前亦是一个最小、最穷、最弱之国,自明治维新以后,俨然称为列强。全球上能成为列强者,不过六、七国,而日本俨然是六、七国中之一国。他是用何种方法,始能如此?亦只是用开放主义。”
孙中山开放主义的内容之一是募集外资。民国初年,孙中山曾计划以十年时间在中国修建20万公里铁路。当时,中国民穷财竭,不论国家或人民,都无力筹此巨款。孙中山认为,最好的办法就是“募集外资”。孙中山总结清政府向外国借债的失败经验,认为其原因在于丧失主权、滥用无度和必须抵押。因此,他以一不失主权、二不用抵押、三利息甚轻作为民国政府借外债的条件。为了既能大量引进外资、为民族兴利,又能坚决地抵制各种形式的侵略、维护民族权益,孙中山特别重视主权问题。他说:“中国有主权,则无论何国之债皆可借,即外人之投资亦所不禁。”为此,孙中山提出,外国资本家在向中国贷款时,不能过问中方用途,不能乘机要求监督中国财政。1913年,孙中山在上海与法国巴黎联合银行代表谈判创办合资银行,孙中山提出的条件是:银行在中国注册,悉依中国法律;董事局全为华人,西人居顾问局;总办十年内用西人,十年后用华人。孙中山认为,当时中国国势不如人,财力不如人,在合资银行中,华股必须略占优胜地位。
凡事有利必有弊。孙中山清楚地意识到,引进外资不可能完全无弊,但他权衡轻重,认为利多弊少。他说:“用外资非完全无害也。两害相权,当取其轻。”孙中山特别指出,只要措施得当,还可以“避去其害”。1924年,他在《北上宣言》中特别表示,要改变外债性质,“使列强不能利用此种外债,以致中国坐困于次殖民地的地位”。
此外,孙中山还积极主张中外合资、共同经营实业,主张引进外国技术和外国人才,并提出了具体的设想与措施。
在近代中国思想史上,孙中山可以称做是提出完备的开放思想与政策的第一人。可惜的是,孙中山一生都处在推翻旧政权、建立新政权的奋斗过程中,历史不曾给他提供实施其开放思想与政策的机遇。(执笔:杨天石)
编辑:
huna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