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资讯 > 历史 > 历史研究 > 正文 |
|
上帝创造,林奈整理
这句豪言出自林奈本人。有趣的是,林奈自己的名字就颇费周折。当时多数瑞典人名字中,表示姓的词都由父名+之子组成,林奈这个拉丁姓就是上大学时父亲才给他选的。
今天已知的物种数量达170万,林奈所在的18世纪初不过数千。当时的已知世界不包括南极,对澳大利亚的了解也只及沿岸,但每艘从非洲、亚洲和美洲驶回欧洲的船都会带回一些奇异的生物,出现在伦敦码头的负鼠、在安特卫普亮相的鬣蜥,引起巴黎好奇的鹦鹉螺。世界如此奇妙,学者们却连讨论这些造化的名称也如一团乱麻,很多名字是长串的拉丁短语,有时长达几段。
林奈的家庭4代都是瑞典农村的路德教会牧师,但他只对自家小花园的植物入迷。好在当时植物学训练也是医学课程的内容。25岁时,林奈已经在瑞典科学院资助下,深入当时瑞典的蛮荒之地——拉普兰探险。仅仅几个星期,深为自然界激动的林奈已经野心勃勃:“没有人能成为比我更伟大的植物学家或动物学家。”
1735年,28岁的林奈在荷兰哈德维克大学获得医学学位,同时出版了《自然系统》第一版。在阿姆斯特丹、伦敦和巴黎,林奈的研究成果和不断变换的拉普兰土著装束都深得一流植物学家的青睐。1737年,他在阿姆斯特丹银行家乔治·克利福德种满奇花异草的植物园完成了《克利福德植物园志》。
1738年林奈回国以行医为业,1739年成为瑞典皇家科学院创建人之一,1741年获乌普萨拉大学教授职位。除了重建大学的植物园,按他的分类安排植物,《自然系统》也从最初11页的小册子修订成1758年第10版的多卷巨著,覆盖了4400种动物和7700种植物。
林奈最大的贡献是“双名法”,尽管不是首先使用的人,但他使之标准化并为生物学界普遍接受。按这一规则,物种名称由“属名”和“种加词”构成。例如人类称为Homo sapiens。林奈还建立了一个分层次的分类体系:最顶层是“界”(植物界、动物界和矿物界),之下是“纲”、“目”、“属”,最后是“种”。
1758年,林奈买下哈马比庄园,建立了自己的小博物馆,但他的晚年充满消沉和悲观,1778年死于中风。唯一的儿子小卡尔徒有乌普萨拉大学植物学教授之名,却无心学术,林奈去世5年后竟也无嗣而终。林奈的图书馆、手稿和收藏被家人卖给英国自然史学家詹姆斯·爱德华·史密斯爵士,后者建立了至今不衰的伦敦林奈学会。
作者:
吴戈
编辑:
李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