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30年:三次思想大解放回顾
2008年11月07日 10:33光明网 】 【打印

三、1997年,江泽民为“公”、“私”定论,第三次思想大解放稳步推进

第二次思想大解放以后,我国经济进入高速发展的快车道。随着姓“社”姓“资”问题的解决,国家所有制结构发生巨大变动,私有制经济得到迅速发展,到1994年,我国已有私营企业主30多万户,在一些沿海省份,有的私企甚至雇工超千人。不过据权威部门调查,这其实还是一个十分保守的统计,当时,私营企业主的实际数量比注册数还要多出一倍。这样,我国政治语言中的一个敏感词汇——私营,在不经意间就出现了。

显然,中国经济在改革开放中“摸着石头过河”,越摸越深,所有制问题无可回避地摆在了社会面前。据未曾公开的消息报道,在这个问题上,思想理论界1995—1997年初曾先后有过四份“万言书”,分别从国家安全、反和平演变、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等方面,对私有化及价值取向进行全面围攻。媒体舆论上,围绕“公”“私”之争,理论交锋也没停止,连人民日报、经济日报等党内大报也先后加入其中。部门报纸如经济参考报、中国经济时报,地方报纸如上海的解放日报、深圳的深圳特区报等等,也都纷纷加入了讨论。

在这种纷争不断的情形下,1997年5月29日,时任党中央总书记江泽民在中央党校省部级干部进修班毕业典礼上,发表了他准备良久的讲话。江泽民说:“旗帜问题至关重要。旗帜就是方向,旗帜就是形象。我们说坚持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不动摇,就是高举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旗帜不动摇。在邓小平同志逝世之后,我们全党,特别是高级领导干部,在这个问题上尤其要有高度的自觉性和坚定性。”讲话全文有两个要义,一是高举邓小平旗帜,二是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虽然没有直接涉及姓“公”姓“私”的争论,但针对“左”的批评显而易见。“5.29”讲话后,国内政治情势上在一段时间并没把该讲话直接与“第三次思想解放”相联系,直到8月12日,中国经济时报一篇《第三次思想解放:冲破姓“公”姓“私”的思想疑惑——访中宣部理论局副局长、研究员李君如》,以及十五大召开当天,还是中国经济时报在9月12日头版,以《当代中国三次思想解放》为题,对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几次思想碰撞进行总结概括,这样,江泽民的“5.29”讲话才正式同第三次思想大解放一起见诸于媒体表述之中。

我们无从了解当时国内这种宣传上的策略出于何种考虑,甚至,在《江泽民文选》中至今也无法找到这篇讲话原文,但这次“静悄悄”的思想大解放,我们已从十五大报告关于所有制结构的论述中明显感受到。报告指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十五大以后,国企改革“抓大放小”实施战略性改组,股份制、合作制、租赁承包等所有制形式先后出现,民营、私营企业比重逐年上升,医疗、住房、教育等改革也随后跟进,市场经济步伐在全国明显加快。

不过,在今天,也有学者对当年的第三次思想大解放提出质疑,质疑的主要点是说,在内容上,第三次思想大解放所解决的问题,是第二次大解放后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延伸,它们属同一层面,完全可以划归到第二次思想大解放的延续之中。还有人提出,现在社会对住房、医疗、教育改革反映较多、意见较大,如把它们纳入第三次思想大解放之中,会不会形成对这次大解放的否定?我个人认为,作为一个学术问题,第二、第三次思想大解放有无必要分开完全可以展开讨论,但必须看到,它在当时确实对人们解放思想起到了促进作用,对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完善市场经济起到了促进作用,这是不争的历史事实。至于住房、医疗、教育改革存在不足,它不属于改革自身的问题。换句话说,不是应不应改革,而是应怎么改、改什么,有问题也是改革进程中所发生的偏差,它属另一方面的话题,与思想解放本身是两回事。

匿名发表 隐藏IP地址

   编辑: 梁昌军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