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明瑜也参加了那次会议。据他回忆,周恩来在会上做了一个讲话。在讲话前,周非常谨慎,事先在宾馆里查阅了很多资料,还与身边的人商量,该如何回答提问。
最后,周恩来在讲话中说,知识分子虽然从事的是脑力劳动,但与体力劳动者只是分工上的不同,也是为人民服务,是“劳动人民的知识分子”。但他同时也强调,知识分子不能忘本,虽然现在是劳动人民的知识分子了,但过去接受过资产阶级的教育,还需要继续改造。为了说明不忘本,周恩来还打比方说,我出生在绍兴,成长在淮安,所以有人问我是哪里人,我就说是江浙人。
周恩来的话让在场的科学家们很高兴,著名声学家马大猷兴奋地说,“听完总理的话,如坐春风”。
随后,陈毅副总理又在会上,做了著名的“脱帽加冕”的讲话——给知识分子脱去资产阶级的帽,加上无产阶级的冕。他说:“有些人说,我们跟共产党走了12年,共产党总是不相信我们,还是把我们当成外人看待。这样下去怎么行呢?这个问题必须解决……你们是人民的科学家、社会主义的科学家、无产阶级的科学家,是革命的知识分子,应该取消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帽子。今天,我跟你们行‘脱帽礼’。”这一番讲话,感动得在场的科学家热泪盈眶。
但在当年六七月的北戴河会议上,毛泽东否定了周恩来和陈毅的讲话,刚刚脱下的“资产阶级”帽子又重新戴在了知识分子的头上。
“文革”时期,对知识分子实行的错误政策越演越烈。
物理学家何祚庥在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说:“当时,科技人员被强制要求参加各种政治运动,绝大多数科研工作被迫中断。”中国科学院上海植物生理研究所360名职工,被打成“特务”的竟然有142人之多。当时在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工作的杨乐回忆说:“差不多所有从海外回来的知识分子,都被怀疑成派遣回国的特务,接受审查,不同程度地受到压制,甚至是迫害。”
在那段特殊的时期,知识几乎成了罪恶,知识分子几乎就是罪犯,被打入社会底层。杨乐对《中国新闻周刊》回忆说,在“文革”期间,正常的学术职称评定全部被取消,基本上没人提及,因为“它被看成是一种带有侮辱性的称号”。
相关新闻
编辑:
梁昌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