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热门搜索词:
黄金荣的“悔过书”令杜月笙萌发回大陆的念头
2007年10月04日 09:27文汇读书周报投票数: 顶一下  【

杜月笙如何“读”自白书

据文史专家沈寂先生告诉笔者,他那时正在香港,那天去杜府拜访时,恰巧碰到杜月笙正在“读”香港《大公报》转载的“黄金荣自白书”。杜身体衰弱,所谓“读”,就是由管家万墨林念给他听。

黄金荣与杜月笙是同一条船上的难兄难弟,杜自然急于知道黄金荣的自白书,是否提及他,又是如何提及他的,故香港《大公报》一登,便急差人找来报纸,叫万墨林念给他听。

杜月笙听了一遍,说:“墨林,你再读一遍听听。”于是万墨林读第二遍。自白书不长,其中一节谈“四一二”政变前后的事,“国民党北伐军到了上海。有一天,张啸林来看我,他们发起组织共进会,因为我是法租界巡捕房的督察长,叫我参加,我也就参加了……”

“停!”杜月笙对这一段掌故最熟悉,也最关注,挥手让万墨林打住,叫他慢慢将这一段读清楚,自己屏神聆听。

听完,杜月笙这才长长舒了口气,显得若有所思,轻声说:“我懂了,我懂了!”

杜月笙如释重负的,是没有听到他自己的名字。

想当初,他积极支持蒋介石发动“四一二”政变。“中华共进会”成立时,他不就是与黄金荣、张啸林等人一道唱主角的吗?如今黄的自白书,丝毫未提及他的名字,恐怕不会是一种遗漏或疏忽,肯定别有内涵,不妨说是中共方面在传递某种信息吧,而杜月笙自以为是“懂了”!杜月笙的政治敏感性不可谓不强。

自白书两稿不同有奥妙

黄金荣写自白书时,不止一稿。初稿与第二稿原件如今都存上海市档案馆,但内容有较大出入。

第一稿中,杜月笙的名字赫然在焉。原文是这样的:“后来北伐军到上海做事的时候,有一天与张啸林、杜月笙、虞洽卿来看我,因为他们发起组织共进会,因为我是法租界捕房的督察长,叫我也参加。”当时主管政法工作的副市长潘汉年,明察秋毫,将第一稿退回,责令黄重写。结果第二稿中,内容虽无大的变动,里面却找不到杜月笙的名字。

之所以会出现这个情况,原因也很简单。杜月笙,是中共方面想要争取的一个统战对象,并且已经做了不少工作。

自此以后,杜月笙的思想起了一些变化,至少一再拒绝了蒋介石邀他去台,而时时萌动回大陆的念头,临终之际,仍以葬回上海浦东故乡叮嘱家人。他知道,黄金荣比他强,即使死了,也是死在上海,死在故乡,叶落归根啊!

黄金荣的自白书,竟然会对杜月笙起到这么一个作用,恐怕是黄本人始料不及的吧。

<< 前一页1234后一页 >>
   编辑: 胡楠

>> 发表评论

如果您还不是凤凰会员,欢迎 注册

  • 用户:

    匿名发表

    隐藏IP地址

  • 添加标签:

    (*添加多个标签用逗号隔开)

  • * 您要为您所发言论的后果负责,故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 * 以上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凤凰网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