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挥香港大突围
孙明告诉记者,在1940年代的香港,陈策被英国人称为“东方的纳尔逊”。除了在虎门海战中的出色表现外,还有很大一部分因素是因为陈策在1941年曾成功指挥英国军人从香港日军的包围圈中撤离。
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8日,日军就发动了对香港的进攻。陈策等驻港爱国官员和社会爱国侨胞成立了香港中国抗战协助团,协助抗战。但是,港英当局仅仅抵抗了18天便宣布投降。
当时,担任国民政府驻港最高军事长官的海军少将陈策,面对港英政府的投降行为,声称“宁可战死,不作降俘”。他决定率领部分中英官兵从香港突围。当时,几乎所有的英军高级将领,都愿意与陈策一起突围。
12月25日,指挥着由72人组成的突围分队,陈策他们乘上一艘小艇出发了。他们在渡过香港岛与鸭月利州之间的海峡时,被日军发现了。日军组织炮火对这支小分队进行猛烈的阻击。小艇很快被击毁了,陈策随即带着艇上的官兵跳入大海,奋力向对岸游去。经过一番努力,他们登上了鸭月利洲,接着乘上早已等候在那里的鱼雷快艇北上。在突围过程中,部分官兵阵亡或被俘,剩下67人,而陈策也在炮火中左手腕负伤。
带着突围分队,陈策凭着多年的作战经验,找到了威震香港的东江抗日游击队。在游击队的帮助下,突围分队穿过日军封锁线,冒着炮火经过惠州、增城、韶关,到达了广西的柳州。此时,陈策的左手经过手术,子弹被取出,但由于身体虚弱,不得不放弃与突围分队一起前进的行程。此后,突围分队在中国军民的帮助下,经过贵阳、昆明,穿过缅甸,到达印度,登上了驶往英国的轮船。在突围的中英人员中,英军有3名军官、28名士兵安全地回到了自己的家乡。
因为这次成功的突围,1942年,为表彰陈策的贡献,英皇授予他“帝国骑士司令勋章”(KBE)。英国政府还决定授予中国海军中将陈策大英帝国爵士称号。陈策是享此殊荣的唯一一名中国人。
日本投降后,陈策任战后广州市第一任市长,一年后因足疾离职养病。1949年8月31日晚上,陈策在广州家中逝世。时光荏苒,从文昌的一个村庄里成长出来的抗日名将,已经安眠58年,可是,他在中国现代历史中溅起的浪花却永不消退。(许春媚 郑善 林玉美)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
|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 ||
相关新闻
编辑:
胡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