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与陈毅最后一面:一波三折故事多
2007年09月08日 10:52东方网 】 【打印共有评论0
相关标签: [毛泽东] [陈毅]

毛泽东和陈毅在一起(1958年)

1972年1月8日,毛泽东含泪圈发了有关召开陈毅追悼会的文件。当毛泽东看到悼词时,发现连头带尾只有600字,而且简历占去了一半篇幅。毛泽东提笔圈去了悼词中“有功有过”四个字。1月10日下午一点,毛泽东突然对工作人员说:“调车,我要去参加陈毅同志的追悼会!”说完,他便缓缓站起身来,颤颤巍巍地向门外走去……

1、紧急清扫卫生、借沙发与安装取暖设备

1972年1月6日下午,八宝山革命公墓的领导到中央办公厅参加紧急会议。

会议决定,陈毅追悼会定于1月10日下午在八宝山革命公墓礼堂举行,各项准备工作务必于10日上午就绪。中央成立了治丧委员会,治丧委具体事宜由中央办公厅、军委办公厅和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三家抽调人员承办。八宝山的领导一下子紧张起来,肩上犹如压了一副千斤重担……他们的紧张不无道理。过去八宝山召开追悼会多是地方部级和部队军级领导,党和国家领导人逝世追悼会都是在劳动人民文化宫(太庙)或市内嘉兴寺举办的。而像陈毅这么高的领导追悼会在八宝山举行还是头一次。中央这么考虑有它的道理,比如说从规格上和安全保卫上考虑,再一个原因就是“文化大革命”时期红卫兵破四旧,嘉兴寺也未逃脱厄运,受到不少破坏,所以中央决定陈毅追悼会改在八宝山召开。

1929年8月,陈毅经香港赴上海参加中央召开的军事会议。图为旅途中的陈毅。

散会后,他们赶回八宝山,立即召集各部门负责人开会,分工落实。那时礼堂刚刚进行改造,原先的两台火化炉改建在现在火化车间的地方,告别室改为休息室。施工刚完工,礼堂里空荡荡的,到处是沙灰。

外面墓区的情况也好不了多少。“文革”初期各地红卫兵不但揪斗活人,连死人也不放过,纷纷涌来公墓造反,把一些先烈说成是叛徒、特务和有历史问题,将一些先烈的墓穴砸烂,迁出公墓。中共早期领导人瞿秋白烈士墓也未能幸免。无奈瞿秋白墓穴是钢筋混凝土整体浇铸,任凭红卫兵使出吃奶的劲也砸不开,最后只好把墓碑砸碎后悻悻离去。因此,整个墓区满目疮痍,一片荒凉。

八宝山领导早有心好好收拾一下。但那时公墓人不多,才几十人,在不到四天时间里要完成这么巨大的准备工作,人手显然还是不够。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