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批“三线地区”内幕
2007年08月25日 13:32人民网 】 【打印共有评论0
相关标签: [毛泽东]

8月30日,邓小平批示将报告印发中央工作会议,以后又发给各中央局、部委、省委执行。关于三线建设,中央和国务院曾经发出过多种文件,但从时间和内容看,这份报告可以说是确立三线建设决策的第一份,具有最重要的意义。

首先,报告确立了今后不在一线,而是转入三线、二线建设的战略方针。

其次,报告制定了一线的重要工厂、学校、机关向三线迁移的重大措施。

最后,报告提出了三线建设“靠山、分散、隐蔽”的选址原则。

9月5日,中央书记处作出关于计划工作的指示,主要内容是:

(一)三线建设要落实。铁路建设队伍要在9月底到达工地,计委、经委成立落实小组,楼堂馆所要利用起来为三线建设服务。

(二)三线的调整要立即行动。留下的企业进行技术改造,保证提高产量。

(三)基本建设投资,首先要保证三线建设的需要,其他方面有多少钱办多少事。

(四)工业生产,不论三线还是一线,都要发展。三线建设的中心是成昆线,要成立铁路指挥部、西南筹建处、后方支援小组,要什么给什么。西南建设以攀枝花为中心,重庆周围搞成一个小体系。在后方搞的厂子,一定要采用新技术。

以上这些指示表现出,中央书记处已经彻底放弃了6月试图将抓“吃穿用”和三线建设并重的最后努力,不遗余力、急如星火地把重点转移到三线建设上来了。

10月30日,中央工作会议通过并下发了国家计委提出的《1995年计划纲要(草案)》。这个计划的指导思想是:“争取时间,积极建设三线战略后方,防备帝国主义发动侵略战争。”。提出的三线建设总目标是:“要争取多快好省的方法,在纵深地区建立起一个工农业结合的、为国防和农业服务的比较完整的战略后方基地。”

在1965年的基本建设总投资133.9亿元中(中央投资89.7亿元,地方投资44.29亿元),三线建设占42亿元,约三分之一;初步安排的690个大中型项目中三线占187个,不到三分之一。但在实际中按照这个安排,包括生产建设各个方面在内,木材不足150亿立方米,水泥不足80万吨,设备中的短线产品缺口也很大,在尽量安排国防和三线建设需要后,则难以照顾其他方面的需要。

阵阵袭来的战争阴云,使祖国广袤的西部地区,通过三线建设的特殊方式,第一次在国家计划中占有空前的重要位置。

<< 上一页123下一页 >>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