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热门搜索词:
29军老兵追忆南苑血战:学生兵以十命拼日军一命
2007年05月28日 10:12扬子晚报投票数: 顶一下  【
相关Tag


29军官兵进行大刀训练

侥幸活下来 结缘南京近六十载

李鸿斌告诉记者,学生兵撤出阵地后,南苑战事已经传开,学兵团队伍受到沿途百姓和青年学生的热烈欢迎。

给官兵提茶倒水、奉送干果饼干者,不计其数。国难当头,不少百姓和幸存的学生兵抱头痛哭。

李鸿斌向记者描述的正是这样的战斗场景。在撤退的路上,李鸿斌看见了北京报纸上登载的消息:“29军军事训练团学生兵英勇抗敌,全团覆没,壮哉!”

事实上,南苑之战后,学生兵生还者尚有六七百人。“那种情势下,活下来真是侥幸。”随后,李鸿斌随部队边战边退,1938年元月,部队撤至河南新乡。正是在那里,李鸿斌听到了骇人听闻的南京大屠杀。李鸿斌形容战士们听闻此消息后的第一反应:已经是无可名状的愤怒了。此后,李鸿斌考入中央陆军军官学校17期(即黄埔17期)步科,两年毕业后成为国民党军西北军中的一名基层军官。淮海战役时,随部队起义,成为人民解放军的一员。

1949年,他随部队到达南京,被安排至华东军政大学,成为该校的一名战术教官;后来,李到南京工程兵学院任教,直至1956年转业到地方,此后一直定居南京。在李老的家中,记者看到了一张珍贵的照片,为1955年李老任教官时所摄,照片上的李老身着军服,英姿飒爽,威风凛凛。照片的背面写有一首小诗,为李鸿斌自己所作:祖国建设正方殷,大搞建设时需人;为了响应党号召,脱去战袍看英豪。李鸿斌老人告诉记者,这是他时隔这么多年后,第一次向外人回忆这些事情。“这么光荣的事,为什么不和家里人多说说?”记者感到很是不解。“俱往矣”,李鸿斌老人微微一笑,那份淡然让人肃然起敬。

脊梁和眼泪 都不该忘记

本月初,如皋的九旬老妇周粉英说出了70年前被强征为慰安妇的屈辱伤痛;近日,南京87岁的李鸿斌老人说出了70年前抗日杀敌的光荣记忆。70年来,他们一直将记忆深埋于心底,历史没有消逝,就在他们心中。作为那段“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历史的亲历者,他们以“活证人”的身份站出来口述历史,不仅令人动容,价值更弥足珍贵。

开口并不容易。因为许许多多的抗战老兵和慰安妇,生前没有留下任何人证及物证便悄然离世,连同他们的经历,永远地消逝了。即便是周粉英和李鸿斌两位最新被发现的“活证人”,他们的开口也都带着一点偶然。如果没有南京那位慰安妇活证人雷桂英的死,如果周的家人没看到报道雷桂英死讯的那张扬子晚报,周粉英是否真的能下定决心,将封闭了70年的屈辱记忆之门勇敢打开;如果没有记者获知线索后的登门寻访,连“家人都不甚清楚其往事”的李鸿斌,其70年前年方十七便浴血杀敌的壮士荣光,也许在“卢沟桥事变标志着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全面爆发”的大事件中,就缺少了这样一个极其鲜活的个体记忆。

李鸿斌挺立的脊梁和周粉英带血的眼泪,一半是荣光,一半是屈辱,他们共同构成了我们这个民族的记忆。这些历史的“活证人”,理应受到我们的尊重和保护。因此,抢救南京大屠杀中的幸存者,抢救那些当年被迫成为慰安妇的受害者,礼遇并保护抗战老兵,就显得那么重要和必要。 (冯海青)

目前已知健在的29军老兵

张可宗 88岁 重庆市

韩立才 96岁 河北省邯郸市

马步先 88岁 北京市朝阳区

孙敬生 94岁 天津市河西区

崔金品 91岁 河南省项城县

李鸿斌 87岁 江苏省南京市

刘钧铭 94岁 四川省成都市

   编辑: 胡楠

>> 发表评论

如果您还不是凤凰会员,欢迎 注册

  • 用户:

    匿名发表

    隐藏IP地址

  • 添加TAG:

    (*添加多个TAG用逗号隔开)

  • * 您要为您所发言论的后果负责,故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 * 以上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凤凰网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