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资讯 > 专题 > 社会民生 > 正文
媒体认为十七大后财经政策将更注重利益均衡
2007年10月04日 07:57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10月4日电 十七大后中国的财经政策将会怎样?香港《经济导报》的社论认为,可以预计,在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旗帜下,十七大后的财经政策将会体现出六大特点。

一是更加关注民生。文章认为,“更加关注公平”、“更加关注民生”已普遍成为共识,财经政策,尤其是财政政策向民生倾斜不可逆转。培育新政下的最广大利益群体已成为一种政治现实。

二是更加注重利益均衡。文章认为,中国所有制结构的演变将渐趋稳定。除去分配政策、劳资法律,乃至引资政策的调整,可以预计,中国的所有制结构将保持目前的均衡状态。

三是更加国际化。文章认为,中国经济的国际化不会放慢,它与扩大内需方针并不矛盾。这样一种格局下,国际化的潮流将从产业部门、外经贸部门加速转移到金融等服务领域,宏观金融调控部门的压力空前加大。如何跟上国际潮流,对财经界来说不是纸上谈兵之事,也非观念更新,而是一场现实的市场战。如何进入国际财经圈,知晓这些财经精英在想什么,准备做什么已是现实的要求。

四是更加专业化。文章认为,中国内地对金融市场的理解还有待深化。现在金融市场,如外汇市场、保险市场、股票及其衍生产品市场、国债市场和货币市场,商品及其期货市场越来越专业化,财经界的分工愈加细化,这对财经领导人的知识能力都是挑战。

五是更加注重部门间协调。文章认为,从市场来说,不稳定的政策预期,极易导致政策引致的市场动荡,这会损害政府部门的威信。市场化程度加深后,市场参数更加灵敏,愈加互动,市场波动带来的风险和影响更大。宏观部门应摒弃部门利益,自觉加大协调意识,降低政策和市场双风险。

六是更加注意培养具有丰富市场经验和理论素养的年轻宏观财经管理人才。文章认为,中国如何培养或者吸纳具有丰富国际市场经验和理论素养的年轻宏观财经管理人才,是现实话题。没有十多年的国际市场历练,经历多个牛熊市,跨越多产品市场,是培养不出国际市场感觉的。文章建议中国借鉴新加坡经验,把留学海外商学院和法学院的年轻才俊吸引进国有财经机构加以培养,以供未来国家宏观经济管理之需。

十七大前瞻

从6-25讲话看十七大:四条方针的起承转合

全方位民主将是十七大核心

迎接十七大特稿:十六大以来党建工作巡礼

十七大展望

曾庆红:十七大后将启动新一轮大规模官员培训

瞭望: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十七大后将加速

解码十七大代表

详解十七大代表姓名:王姓最多 多方法区分同名

中共以更大差额选举出十七大全国代表

中共十七大增加基层代表比例

中共十七大代表的产生步骤

中组部:十七大代表结构较合理 主要有六大特点

相关评论

亦菲:公布十七大代表名单意味着什么

学者:十七大与十六大传承接替绝不是简单重复

亦菲:谁在等“开了十七大再说”

   编辑: 郭敏
   十七大图集
十七大新闻中心正式启用
十七大大会用车均为红旗
北京夜景照明迎接十七大
北京三警联动确保十七大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