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光:率先卖国企掀全国大争论
2009年09月08日 16:34金羊网-羊城晚报 】 【打印共有评论0

大变革时代的中国,有多位地方官员以大胆改革,个性十足出名,他们因此创出了自己独特的政治轨迹。曾被称为“陈卖光”的陈光就是其中的一位。

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南巡那一年,陈光凭借敏锐的政治嗅觉,最先以摸着石头过河的方式实践了国企改革的新思路,使诸城这个山区小县在全国一夜出名。

当然,对于他的改革,有人极力赞成,有人极力反对……在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之际,我们专访了现任山东省省长助理的陈光。

1公开出售国有企业他是第一人

诸城改制进行了四年,直到1996年的朱镕基诸城之行,才算有了定论

职工强烈要求自己买企业

诸城,山东省潍坊市的一个县级市。1991年,陈光调任诸城市市长,35岁的他进行了一场在当时中国引起轰动的改革。

1992年4月,按中央统一部署,诸城对150家市属独立核算企业进行审计。结果是“灾难性”的:150家企业中103家亏损,43家资不抵债。

1992年10月,陈光班子在“以明晰产权为突破口,以股份合作制为主要形式,多种形式推进企业改革”的思路下,诸城市对五家企业进行试点改革。

五家试点企业涵盖了四种类型:小型国有工业企业,小型国有商业企业,小型集体企业和乡镇企业。

始建于1970年的诸城市国营电机厂是试点改制的第一个企业。改革试点工作组推出两套股份制改造方案供职工选择:一是个人股不超过20%,国家完全控股;二是将企业存量资产出售给职工,国家以土地入股。

意外的是,这两套方案都遭到了职工的反对。国营电机厂的职工自己提出了一个方案:职工将企业资产全部买下,国有土地使用权不入股,由企业有偿使用。

1992年12月24日,诸城市政府166号文件同意了这个建议:将国营电机厂“卖给”厂内职工。就这样,一场由陈光班子主导,职工自己设计方案的国企改革开始了。

不几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出消息:山东省公开出售一家小型国有企业,他们用了“出售”的字样。陈光“卖光”国企的做法顿时成了全国最大的焦点。

一句话就是他的“大靠山”

1992年“姓资姓社”的帽子禁锢了许多官员改革的脚步,但陈光的步子却迈得异常地大,那是因为他有一个莫大的“靠山”。

1992年10月12日十四大召开,江泽民作了题为《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夺取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更大胜利》的报告。报告中提及,“国有小型企业,有些可以出租或出售给集体或个人经营。”

这句话成了陈光诸城改革的全部依据。

1993年5月,在5个试点企业的基础上,陈光组织45个工作组进驻全市272家企业,开始全面改制。“陈卖光”也取代了陈光的真实姓名开始在全国流传。

这个不靠港口码头,没有铁路、高速公路,也不靠近大城市,自然条件较差的县级市,在陈光改制后发生了巨变。据统计,1996年的诸城与1990年相比,全市国内生产总值由17.3亿元增加到72亿元;财政收入由0.85亿元增加到3.2亿元。

各地考察团蜂拥而来,1995年到1996年间,诸城市体改办一天最多接待50多个考察团。关于陈光的争论亦由此开始。有人骂他变卖国有资产,罪不可恕;有人对他极为推崇,认为陈光为中国国企闯出一条完美的路子。

改制好坏的定性最终取决于高层的态度。自陈光改制开始,国家有关部委就多次派人前去调查,中国人民银行总行一次派出12人前去调查,国资委,土地局、经贸委、体改委等部门多次派人前往。时任国家体改委副主任的洪虎,时任团中央第一书记的李克强等都前往诸城考察。而1996年的朱镕基诸城之行,才算为陈光诸城改制作了最终的定论。

1996年2月,国家体改委副主任洪虎受朱镕基副总理委派,率中央9部委联合调查组赴诸城调查,写出了长达73页的调查报告,结论是:诸城的改革,方向正确,措施有力,效果显著,群众满意。3月17日,中央政治局常委听取了调查组的汇报。

1996年3月20日,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朱镕基亲抵诸城,进行了为期三天的考察,最后,对诸城市采取多种形式探索搞活小企业的做法表示肯定。

高层的调查,对于陈光来说,是一种煎熬。陈光日后回忆自己的感受,“那时候我的人生就好像一枚半空中的硬币,连自己也不知道会翻到哪一面。”

<< 上一页123下一页 >>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编辑: 周磊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