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七师上尉吴坤的坟墓,位于中央,是墓碑保存最完整的一座。
墓碑上写着:新30师上士孔宪章之墓,该师隶属中国缅甸远征军新一军,应该是在印缅战场被俘。
《法制周报》与十万网友发起“接抗战英魂回国”活动
2008年12月底,一位北京网友发出《上海四行仓库保卫战的“八百壮士”遗骨在海外无人问》的帖子后,不少网友发出接抗战英魂回家的呼吁。四行仓库保卫战中的幸存者田际钿及杨养正听闻此事后,饱含热泪回忆了在战俘营的悲惨生活。
⊙《法制周报》记者 蒋伟 实习生 刘舒尹
在南太平洋岛国巴布亚新几内亚前首府拉布尔附近的一处荒坡上,静静地安葬着死守上海四行仓库的“八百壮士”、中国缅甸远征军和新四军等抗战英雄的遗骨。
一位华侨的意外发现,揭开了一段鲜为人知的悲壮历史。
“他们都是为国家抛头颅、洒热血的英雄,是中华民族的英魂,我们不应该把他们遗忘!”网友“天竺道”的呼吁,得到了超过十万名网友的签名支持。即日起,《法制周报》联合海内外网友,向社会发起“接抗战英魂回国”的活动。
一位华侨的意外发现
2008年12月底,北京网友“天竺道”在搜狐社区发布了一条《上海四行仓库保卫战的“八百壮士”遗骨在海外无人问》的帖子,讲述了在遥远的南太平洋岛国巴布亚新几内亚一处荒凉的山坡上,有600多名中国抗战将士的遗骸,其中包括在1937年淞沪会战中,死守上海四行仓库的谢晋元领导的“八百壮士”、中国缅甸远征军将士,还有新四军战士的遗骨。
这条帖子立即引发了众多网友的强烈关注。
“他们都是为国家抛头颅、洒热血的英雄,是中华民族的英魂,我们不应该把他们遗忘!” 《法制周报》记者联系到网友“天竺道”时,他顿时觉得热血沸腾。
“天竺道”是北京一家公司的职员,他告诉记者,这片悲壮的墓地是巴布亚新几内亚当地一位华侨意外发现的,他从国外的朋友那里得知这个消息后,将此情况发布到了网上,希望引起更多人的关注。
这片墓地在巴布亚新几内亚前首府拉布尔(Rabaul)附近,一位前澳大利亚飞行员在执行任务时,意外发现密林中有几座刻着中文与中国军队标志的墓碑和墓地。一位当地华侨知道后,雇请丛林土著人带路,费尽周折后,在一处荒坡蔓草丛间找到了三座中国军人墓碑。其中,有两座可辨识碑文,分别是原陆军67师200团的上尉吴坤、原陆军新30师上士孔宪章,另一座破坏严重难以辨识,但死亡时间都是1945年。他们都是抗战期间被日军送到当地当劳工,来不及等到胜利返乡,就客死他乡。
华侨的这次意外的发现,揭开了一段鲜为人知的抗战历史。
二战期间,拉布尔成为日军的海空军基地,先后约有1600多位中国军人被解送到拉布尔战俘集中营当劳工。在运输途中死亡的不计在内,先后在俘虏营中死亡者达653人,剩下约1000人,到1946年时被美国海军送回中国。这600多名抗战英魂的遗骨从此流落海外。
当年坚守四行仓库的“八百壮士”,退入上海租界后,被英军软禁成为“孤军”。后来,太平洋战争爆发,日军攻入英租界,“孤军”成了战俘。1942年,除成功逃脱的战俘外, “八百壮士”中的50名官兵,由二排长薛荣鑫(四川人)带领,被押解到远离祖国的西太平洋的拉布尔岛屿上,过着非人的苦役生活。
幸存者的伤痛回忆
据当年担任战俘营译员的华侨张荣煦回忆:幸存官兵回国前,曾与当地侨界合作修建一座公墓,安葬259位官兵遗骸。但十几年后,墓园失修荒废,被夷为平地。
随着巴布亚新几内亚的独立,大量华人迁居澳洲。后来,拉布尔市区毁于火山爆发,留在当地的侨胞更少,埋骨于此的抗日将士也更加鲜为人知。这次被发现未被破坏的墓碑,便属于其中的一小部分。
湖北籍的“八百壮士”之一田际钿老人,是当年拉布尔战俘集中营的幸存者。据他回忆,部分“八百壮士”被送到岛上后被拆散,田际钿所属的“中国军人勤劳队”共有160人,其中包括部分新四军战俘。战俘们一天工作10多个小时,住的是岩洞,吃的是地瓜,生病得不到医治,就眼睁睁地等死。
1945年8月,他们看到日军垂头丧气,整天酗酒,才知道日本已经战败,反过来把看守的日军抓起来当了俘虏。日本无条件投降后,接管拉布尔的盟军澳大利亚第十三师所属军舰来了,岛上的战俘争相跳下海迎接,游了近半公里爬到舰上,和舰上盟军士兵一起享受胜利的喜悦。
但存活下来的战俘所剩无几,田际钿所属的劳工队,两年后仅剩38人。
1946年3月18日,只有34名壮士回到上海,14人客死他乡,另有两人,一人被日军殴打致伤罹病,一人精神错乱,留在当地治疗而暂缓回国。
作者:
蒋伟
编辑:
王平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