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谈

555
2012.05.08

导语:“文艺青年愁房贷,草莽英雄忙抗日,腐女穿越嫁王侯,后宫争斗何时休。”有人曾这样总结中国的电视荧屏。随着电视剧《甄嬛传》的热播,后宫争斗这一经久不衰的话题再次被推到了收视热点,同时还带动了“甄嬛体”的网络走红,究竟是什么让中国人如此迷恋宫斗剧?[详细] [网友评论]

甄嬛

《甄嬛传》被舆论认为可以媲美当年万人空巷看 《上海滩》的程度,上海本地收视率最高破9%、全国最高1.87%的数字,创下东方卫视电视剧有史以来的最高纪录。

从《金枝欲孽》到《甄嬛传》,宫斗戏总是一枝独秀

今年可以称为宫斗戏的大年了,从年初开始的《宫2》,紧接着《后宫》、《太平公主秘史》、《甄嬛传》。此外,在宫斗戏中犹如开山鼻祖一样存在的《金枝欲孽》的续篇《金枝欲孽2》也会亮相。帝王将相、后宫佳丽、太监宫女都犹如吃了“火药”,将荧屏搅得火热。

所有的宫斗戏都有一个共同的前辈:香港无线电视2004年出品的《金枝欲孽》,核心戏剧冲突都是后宫争宠。《美人心计》里西汉年间的嫔妃们争宠,《倾世皇妃》里五代十国的美人们争宠,《后宫甄嬛传》里大清后妃们也是如此。[详细]

无论怎么禁,都挡不住观众看“宫斗”的心

宫斗剧热播荧屏,而国家广电总局却去年年底发布通知,从2012年1月1日起,各卫视黄金档不得播出宫斗剧、穿越剧等四类剧集,并在2012年10月之前不再接受批准以上题材剧集的立项申请。

然而,这似乎并没有什么效果,而宫斗剧也一如既往的是收视保证。《金枝欲孽》、《宫心计》,到现在的《甄嬛传》,宫斗剧一路走红伴随着“勾心斗角放大人性阴暗面”的非议。但是这从来不妨碍下一部宫斗剧的热播。一部电视剧能够引发社会讨论,必定有其社会背景。[详细]

所有的宫斗戏都有一个共同的前辈:香港无线电视2004年出品的《金枝欲孽》。

古装戏那么多,为何后宫戏一枝独秀?大概因为,同为古装戏,根本的价值观却有所不同,后宫戏的价值观却更接近现代人的价值观,更能引起内心的共鸣。

虐心——宫斗戏能火的心理基础

女人心思细密,宫斗不同朝斗。殿上诸公斗法以军国大事为筹码,暗室阴谋和朝堂对决牵涉者众,力道刚猛。后宫群雌斗法围绕宫闱隐私展开,不是给皇上下套就是残害对手肚子里的孩子,阴柔狠辣。观众们在看腻了朝臣绑架百姓谋私利的争斗之后,发现皇帝的后宫是更加凶险的职场,后妃缠斗三十六计俱全,不仅能像看谍战剧一样获得智力快感,更有一种越虐心越爽的审美体验。这是宫斗戏能火的心理基础。[详细]

权谋文化爱“宫斗”

《甄嬛传》最大的看点,也就是勾心斗角,迎合了中国人某部分文化心态。倾轧、斗争、篡夺、猜忌、弹劾、笼络等种种权谋手段,无一遗漏地展现。诸多影视、小说揭示的清代“宫廷权谋”文化,变化无穷,一个圈套连接着一个圈套,一招计谋通向另一招计谋。几年前的《雍正王朝》《康熙王朝》风行时,男人们都有点五迷三道,好之如饴。那是因为中国男人从来就浸淫秽在一种斗争哲学中。

《甄嬛传》大不同,不但深植于中国人的权谋文化,而且是现代办公室政治的变奏,不但有男人们喜欢的政治倾轧,更有女人们习惯的细密缠斗。男人世界的争斗可以残忍之极,但男人毕竟雄浑疏阔,永远也达不到金枝们的阴毒之境。于是,男人们开眼了,女人们入戏了,《甄嬛传》的收视率飘红了。[详细]

一个“斗”字更是深入中国人骨髓

虽说《甄嬛传》火,但也有不少人对“宫斗剧”持有严厉的批评意见。批评的理由,无非因为宫斗剧讲的是“斗”,是争宠夺权,他们觉得,看这些剧,会刺激人们在生活中卖弄权术、使用阴谋。其实,何必讳言“斗”字。因为,只要你人在社会中,尤其是在中国,终究不能逃脱一个“斗”字。

“与天斗”、“与地斗”、“与人斗”……中国的传统文化里,莫说上下五千年,哪怕是近代以来,一直就是个“斗”的环境,在这种环境下成长的中国人早已将“斗”这一法宝深深地印刻到了骨髓里,近乎一项本能,宫斗剧的重点也就在于表现这个“斗”,对大多数人来讲,自然于心有戚戚焉。[详细]

《甄嬛传》与其他宫斗剧最大的不同就在于台词之精美,“甄嬛体”的走后也认证了这一点。

《甄嬛传》的清宫背景不过是个背景,君王不过是大红灯笼背后的那杆暗影,一个“斗”字贯穿始终,放在秦朝、汉朝、1937年或者2046年不见唐突,放在办公室编辑部,或者一切有人的地方都相宜。

白领爱“宫斗”,甚至称之为“职场宝典”

当下的甄嬛,很励志的“御姐”,从后宫斗争的旁观者一路爬上高位,深谙勾心斗角和阴谋阳谋,最终击败了所有对手。网友们都说,能从甄嬛身上学到不少职场上的经验,比如坚强、隐忍,这也是这部称之为“宫斗戏”里的“战斗机”的原因之一。宫斗剧打着历史的旗号,但女人间的勾心斗角才是重点,因此还被称为“女人职场宝典”,《金枝欲孽》折射出办公室政治,只不过,它将办公室搬到了紫禁城。

甄嬛不过是个穿着古装的白领,安陵容是个四下不讨好的打工妹,眉庄根本就在隔壁那间办公室。任何一个小圈子里的人,都可以找个合适的角色把自己代入,大家心知肚明,没有彻底的好,也没有毫无缘由的坏,谁都不无辜,连自己都活该。邪就是邪,不必披挂铿锵的外衣,争就是争,不必借口江山社稷,是乱世盛世都一样通行的个人主义。人人一座城,城头一张大王旗,上书“我要活下去”,而且要活好。[详细]

越是接近丛林法则的社会,对“宫斗”就越痴迷

《美人心计》、《后宫甄嬛传》等“宫斗剧”虽然场景各异,但是归根结底都是“丛林法则”的阐释:主人公们为了满足个人私欲,手段之残酷,过程之惨烈,甚至达到了令人齿冷的地步,创作者们成为“成王败寇”的丛林法则的忠实信徒,故事的舞台(后宫)充斥了波诡云谲的阴谋诡计,正面角色或者缺席,或者失语,或者从洁身自好变质为同流合污以至成为权术翘楚,其中人物皆为“权力崇拜”的信徒。

其实,宫斗剧的热播一定程度上正是因为整个社会丛林法则的盛行,给了“宫斗”生长的土壤。在一个丛林法则的社会里,即使没有这些宫斗剧,人们对于“宫斗”的热情不会有丝毫的减退,因为这些事情每天都在每个人的身边发生。[详细]

在中国,不只是电视剧,连电影也同样充满了宫斗情节,《满城尽带黄金甲》就是一例。

《甄嬛传》毒害民族心灵?这样的罪名,宫斗剧担不起。

宫斗剧非但没误导观众还有正能量

有人说宫斗剧不好,看完之后让人有种压抑感,觉得人与人之间不再那么单纯,不建议他人观看。殊不知,天下万物,可由一部电续剧或者书可以引导?自古以来,我们都是看着别人故事,流着自己的眼泪罢了。失败的影视剧,忽略了现实环境和人性的复杂,回避可能存在的矛盾。固然,那种“单纯”可以让人疲劳的心理得到一时休憩,但你在休憩的同时,内心都会提醒你,那只是童话。

伴随着《甄嬛传》的热播,“甄嬛体”也随之走红,固然有相当多的娱乐成分,细看却并非全是戏谑调侃。剧中的台词最重要的特点,是有明显的复古风格,遣词造句典雅有致,有些观众或有陌生感,而熟稔《红楼梦》等书籍的观众则会有“久违”的感觉。“甄嬛体”的走红,令人想到近期民国老课本的广受追捧。民国老课本受追捧的理由,除了通彻的道理、细腻的内容之外,典雅的语言也是其中很重要的方面。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几十年来,汉语言历经了多种社会运动的冲击,又受到网络语言方式的巨大影响,已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那些失去的东西特别令人追思。[详细]

“宫斗”桥段也并非中国独有

在刚刚过去的五一小长假里,各大视频网站的电影和电视剧的点击率直线上升,在最受宅人青睐的美剧排行榜里,美国HBO电视台推出的奇幻巨制《冰与火之歌》名列前茅,两季的点击率在过去的一周内增加了数千次,精良的制作和独特的故事情节,让美剧迷们欲罢不能。而戏中最引人关注的是,《冰与火之歌》也加入了不少“宫斗”桥段。可见,“宫斗”并非中国独有,也并非那么遭人唾弃。[详细]

淘汰宫斗剧?还是让观众和市场选择

后宫戏,渐渐开始为急速扩张的超级大都市中的普通人代言,借句李安的话说,就是“人人心中一个清朝”,大家都指望有那么一个时代,把所有坏的东西都盛进去,好像乡下一种避邪的草人,放在屋外,好让疾病灾祸都去找它。别的时代因此就清净了吗?当然未必,有人的地方,都是那个金枝欲孽的清朝。

宫斗剧拍与不拍、播与不播都应该交由市场和观众决定。既然拍了宫斗剧还有如此之高的收视率,定是市场需求使然,一味禁止恐怕并不合适。担心宫斗剧泛滥?市场也会给出答案。在《潜伏》热播之后,大量谍战剧上马,很快达到了市场饱和,而其中又有不少粗制滥造之作,使得大量谍战剧遭到了被淘汰的命运,而今的荧屏上,能看到的谍战剧也不多了。[详细]

《潜伏》当年带动了谍战剧热潮,但是跟风者过多以及质量低下,还是让很多谍战剧被淘汰出电视荧屏。

在一个权谋主导、丛林法则盛行的社会,“宫斗”是永不会消失的话题。

凤凰网 评论频道 出品 欢迎收藏
编辑:魏巍

网友评论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