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琼
今年教师节前夕,温家宝总理到北京市第三十五中学看望师生,并听了5节课。10月11日,新华社播发了温家宝对听课的点评,以及在听了教师代表发言后的讲话全文。温家宝指出,我们的教育还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不适应国家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必须树立先进的教育理念,敢于冲破传统观念的束缚,在办学体制、教学内容、教育方法、评价方式等方面进行大胆地探索和改革。
温总理表达了对当前我国教育发展现状的清醒认识,并明确指出了改革的迫切性。建国60年来,我国教育在学生和学校的数量与规模上均有飞跃式的发展,但不容否认的是,教育的内在品质和社会声誉却滑落到了低点。作为“人类最崇高、最神圣的事业”承担者,学校成了腐败的“重灾区”,学术造假层出不穷,“国家级教学名师九成有行政职务”的怪象频现,而一个有着尊师重道传统的国家,老师批评学生的权利也落到了要靠文件来规定的尴尬境地。
教育的改革关乎人的发展,关乎国家的未来,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与此同时,教育改革的议程又极其广泛而复杂,它不仅同教师、学校以及教育本身的各种组成部分和运行机制联系在一起,更同教育所处的社会环境,国家对教育制度的设计相关。
在社会公众层面,对教育的不满主要体现在教育所涉及的经济负担、学习负担以及教育资源的公平分配等问题上。教育是面向社会的,上学难、上学贵、择校难,课业压力过大,教育资源城乡分布不均衡等问题,是普通人最直观的感受,也是最基本的困扰。从这些问题出发,教育的改革就要面向教育体制层面,包括进一步明确教育投入的国家责任,摒弃产业化的发展方式,确保公平受教育权上等等。
而在国家层面,教育所存在的问题则集中体现为教育跟不上经济社会发展的步调,无法为国家输送更多的优秀人才。学生“实践能力和创造精神还比较缺乏”,“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已经成为国家对教育最大的焦虑和担忧之所在。要解决这一层面的问题,教育改革就要进一步指向教育制度层面。创造力是人的自由发展的显现,能否培养出具有创造力的人才,说到底是一个教育制度是否具有充分的生机与活力的问题。从这个意义上说,教育制度上的改革就在于,我们在教育作为自由开放的空间还是行政附属物之间,在充分尊重办学自主权和高度计划控制之间,在丰富多彩的个性还是僵化的整齐划一之间做出怎样的选择。教育自身的规律是否能在教育制度中得到体现,如何摆正行政权力与教育之间的关系,这些问题得到明晰的认识,并加以解决,创造精神和创造力才能在根本上从教育的土壤中勃勃萌发。
任何一个国家,教育都是一个社会超越性追求之所系,教育的核心价值都是培养自由全面发展的人。教育问题体现在不同层面,决定了我们的教育改革也应在不同层面去进行,没有一劳永逸的解决方案,也不存在单边突进的改革路径。我国正在研究制定《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在一个面向长远的改革和发展方案中,这一点是首先需要明确的。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
|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 ||
作者:
李琼
编辑:
彭远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