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中评第346期
今天的许多评论,都和钱有关。
看一些戏说的电视剧,剧中的皇帝身边都是一些阿谀奉承之辈,虽然皇帝被称为天听,可是天天听的都是一些吾朝盛世,天下太平的颂词,皇帝难知民间真正之疾苦。于是有些好皇帝,想接接地气,了解一下百姓真实的情况,就来个微服私访。结果发现诸多民不聊生之事,天朝盛世,不过是那些大臣杜撰出来,哄自己高兴的戏词而已。
有人说,那些写戏说剧的编剧,不过是把现实中的情况由历史人物的角色表现出来罢了。大抵真的是这样。比如说到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我想已经不需要再举例子了,但是依然有许多专家、官员却一再声称“中国看病并不贵,也不难。”不知道上层决策者们是否真的就这样信了,不过曾在财政部任职的湖北省副省长张通曾经有过在北京医院看感冒的经历:医生光给他开药就开了600元。张通感慨的说,许多刚毕业的大学生的月薪也就一千多元,看个感冒就要花去这么多钱,吃饭怎么办?恩,我刚毕业那会儿,每个月也就挣六七百,如果感冒了,只要天天把药当饭吃了。
不过,有时候看不起病,也并非总是因为没钱,而是因为你的钱没在你手里,你的钱,不让你支配——我说的就是那个住房公积金。
住房公积金的话题已经一再被人们提起,我们私下里讨论这个不伦不类的设计的时候,都觉得不如废除。
本来从新加坡学来的这项制度是为了保障人们居者有其屋的,可是到现在买房子想用它是非常困难。而如果我要不买房子,基本上那笔钱就跟我无缘了。本来是我的钱——无论是单位代缴的还是直接从我工资里扣除的,都是我的钱,结果我却用不上。你说气人不气人?
现在广西、重庆等地已经开始试行“家庭成员患重大疾病的可以办理住房公积金的非销户提取”。李建华觉得如果因为公积金大量闲置而用作它途,就是舍本求末,如此做实际上也很难提高它的利用效率,所以住房公积金的使用不应该偏离住房。
我是部分同意李建华的观点。想想为住房设计的公积金制度,人们买房的时候想提取住房公积金,门槛尚且高的要命,提却已经非常困难,何况做为外延产品的治病。所以我觉得确实想利用这个办法提高它的利用效率,可操作性很差。
但是,对于百姓个人而言,提取自己的公积金账户里面的钱来治病,是没错的。正像唐钧所说的,在医疗保险并不能全额支付医疗费以致产生大额“自费”时,许多普通百姓可能先卖了自己住的房子以解燃眉之急,何况住房公积金。怎么说,那个账户里面的钱都是自己的,政府眼看着个人看不起病,还紧攥着人家的钱不给,并且口口声声说是为了他好,担心他拿钱去乱花,以后没钱买房子——这实在有点说不过去噢。
个人没钱了,眼睁睁看着公积金里面有自己的钱却没辙。但是地方政府没钱了可没这么被动——跑部去。记得中央开始4万亿刺激计划的时候“跑部钱进”这个词相当热门,而跑部的一个主体就是各地的驻京办。
其实,伴随着交通、通讯、住宿等条件的改善,许多驻京办的功能早已名存实亡。马上全国两会就要召开了,会有多少两会代表和各地要员会住在他们的驻京办?现在驻京办的一个最大的功能就是跑部要钱。所以,当《内地数千驻京办拟半年内撤除》新闻一出来的时候,许多论者都表达了悲观的态度。正如乔新生所说的,驻京办既是一个政治问题,同时也是一个经济问题。在中央集权制国家,地方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在首都开办自己的窗口,不仅仅是经济上的需要,同时也是一种政治姿态,甚至还是一种传统文化的延续。
在驻京办跑部要钱的背后,是中央和地方财政的不平衡。分税制改革之后,大头的税收被中央收取,中央再以转移支付的形式转到地方。相应的,地方的财政收入越来越少,也越来越依赖中央的转移支付。这就好比穷富两个亲戚,穷亲戚为了能借到钱,只好整天踏破富亲戚的门槛,跑富要钱。
所以新京报认为,即使没有驻京办,它也可能会以其他形式存在,驻京办不过是“名亡实存”——或者是以咨询公司的名义,或者学术机构的名义存在。
凤凰网评论编辑:张恒
上期评中评:这年头是这样吃孔子的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
|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 ||
作者:
张恒
编辑:
张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