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为80后,香港大陆各不同
2010年01月07日 11:20凤凰网评论专稿 】 【打印共有评论0

正在加载中...

评中评第334期

这两天,在香港80后的话题忽然热闹了起来。当然,不是因为80后驾车撞死人,也不是因为80后网上炫富,而是他们对政治的参与。

上面视频中提到的“香港80后的苦行行动”就是一例。他们为了反对高铁拨款,为了能够保卫因建高铁而将被拆迁的菜园村,用苦行僧般的行动,表达自己的诉求。《联合早报》昨天刊发的一篇名为《香港“80后”》的评论中,更是将香港的80后等同于30多年前争取台湾民主运动中的台湾年轻人。

在一本名为《四代香港人》的书中,作者对现在青中老香港人按照出生的时间点分成了四代。在他的观点中,第四代香港人是七十年代中至九十年代(也可以说是婴儿潮的后代)出生的——香港的80后自然是属于第四代。香港特别行政区财政司司长曾俊华认为,80后这一代年轻人,是香港回归后才踏进社会的年青人,他们其实可能较前几代港人更爱香港和国家。《信报》主笔练乙铮说这一代年轻人经历了中英争执、香港回归等众多重大政治事件,这些事件肯定会给这些年轻人的世界观和政治观带来影响。

我如果从成长环境来看内地的80后,又会得出什么结论呢?他们(当然,包括我)出生的那个年代,是大陆的思想、文化、社会风气最为开放的黄金时代。时至今日,仍有不同的人,从不同的角度缅怀那个时代。但是,80后显然对那个时代鲜有记忆,更遑论这个时代对他们产生影响。

而当他们真正的开始认识、记忆这个世界,这个世界也开始对他们的观念和思维产生深刻影响的时候,经济发展已经成为所有大陆人最津津乐道的话题,物质成为人们永不满足的追求目标。他们终于准备进入社会了,可计划生育前的一代仍旧牢牢的把握着社会的重要角色和关系网络,社会机会减少的速度远远大于这一代人因计划生育而减少的人口速度。上升的渠道被阻塞,工作愈加难找,房价越来越高,经济压力越来越大……

也正因为如此,当2010年到来的时候,80后这一代人开始陆续步入三十岁的门槛,进入三十而立的这一年,大陆80后三十难立的声音却像香港对80后行为的争论一样热闹了起来。

如果从经济上来看,大陆的80后似乎和香港的80后面对的状况似乎没有什么不同。闾丘在她的评论中引用了一组数字,虽然香港接受过大专以上教育的人数比例和大陆一样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年轻人的收入却不升反跌。20到24岁雇员的收入中位数,1997年有8200港元,2008年只有7500港元。相反45到49岁的中年人收入中位数上升了25%,2008年收入为1.2万港元——这和大陆的情况似乎很像。

香港一个名为“my little irport”的乐队也曾发过这样的牢骚:

为何人大了就要成为工作的奴隶

最爱做的不可发挥

我的感觉逐渐流逝

从前曾话过要如何欣赏世界的美丽

现在只懂得放假去消费

但是,与大陆不同的是,在经济压力之外,香港的80后们现在正以另一种方式,进入到人们的视野。就像闾丘所说的:“这些80后的香港年轻人,从身体力行保卫菜园村开始,已经显得要比政府,还有很多他们的父辈们想的长远得多。”

其实无论是香港第四代年轻人也好,大陆和香港的80后也罢。我们都没有办法选择我们出生的年代和出生的环境。我们在一个环境中成长,受到一个环境的影响——我们都没有办法选择这些。但是当我们真正面对社会的时候,我们却可以选择:是在一个压力的环境中,委屈蜗居,还是走到前台,发出自己的声音,表达出自己的诉求;是接受社会的现实,还是用行动去改变自己不喜欢的社会现实。

明天香港立法会就要审议高铁的拨款计划了,而那些手握白米和种子,每26步跪拜一次的年轻人,也将到达他们苦行的终点立法会。我们且不去讨论他们行为的对错,也不用太过看重他们的行为是否能改变香港立法会的决议。单是他们愿意为自己生活的城市行动起来,为了改变自己身边的环境而努力的做法,就值得我们肯定并反思自身。

《香港“80”后》的作者在该文中通过对比,认为香港的80后更有社会责任感,大陆的80后更有个性。这个判断虽然有些偏颇,但是却不无道理。

凤凰网评论编辑:张恒

上期评中评:拜托多一点专业精神好不好?

80后   行动   环境  
 您可能对这些感兴趣: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作者: 张恒   编辑: 张恒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