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恩斯魔咒下,布什卸任
2009年01月16日 10:54凤凰网评论专稿 】 【打印

这是我们最坚定的选择——在批评声中赢得信任;在混乱中寻求统一。如果遵循这样的承诺,我们将会享有共同的成就。

——布什2001年就职演说

刚刚,美国总统乔治·布什发表了告别演说,演说总长13分钟,共5页。中国的媒体说,这13分钟中,布什着重为自己辩解。辩解,是因为他目前的民调支持率仅有28%——按照这个支持率来看,布什无疑是一个失败的总统,而早前砸向布什的那双鞋,更为布什失败的伊拉克政策添上了戏剧化的注脚。

但是,公允的说,28%仅仅是布什当下的支持率,而不是八年执政期间的民意评价,如果我们翻开更早一些的新闻报道的话,会发现,布什也曾经受到全民拥戴过。9·11·之后,他的支持率曾经高达90%;而布什发动现在广受诟病的伊拉克战争之处,起支持率一度从50%蹿到75%,也就是说,当时75%的美国人是支持伊拉克战争的

但是,许多人不会去费心的记录布什的支持率列表,也不会承认自己曾经是伊拉克战争的一个支持者,他们只是看到当下:似乎遥遥无期的伊拉克和平、似乎一片暗淡的经济前景。如此来看,虽然不是所有人都能明白凯恩斯的经济理论,但是潜意识里,我们都赞同凯恩斯的经济哲学:只管当下。

据说凯恩斯的经济学只是能从短期内改变经济形势,利用政府的干预和投资提振经济发展,但是从长期看,政府的过度干预可能会埋下负面的种子。但是,那又有什么关系呢?凯恩斯为自己辩护说:“长期而言,我们都会一命呜呼。

这倒是很符合我国传统中“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的意境,李白不也说嘛:“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不用想这么长远,关键是当前的利益。

这种观点用在个人生活中,倒也无可非议,顶多说你个人生观太消极,可是要是用在执政者身上,就有点危险了,因为当他们只关注短期效益的时候,可能就会做出损害长期利益的事情来。不过更有点可哀的是,好像许多政治家都喜欢凯恩斯。

前些时候,网上有一篇博客非常热门:善良需要GDP吗?作者讲自己在台湾的一些见闻,感觉遇到的台湾人的素质要比大陆高好多。然后他提出一个问题是,经济发达有助于提升人们普遍的文明素养,我们也常说“穷山恶水出刁民”,但是人类的基本善良与诚实真的需要GDP吗?

顺着他的问题,可以继续问:是不是经济发展必然提高文明的素质?是不是道德素质的提高会与经济的发展同步进行?我们来看一个最新的对比情况:按照国家统计局修正后的2007年GDP增速,我们已经超过德国成为世界第三大的经济体了。但是,中国善良的GDP在世界上排名第几?

凤凰卫视时事评论员石齐平认为,想要发展中国的善良GDP,不能靠经济发展来自然带动,还要大力推进法治和教育的进程。于是,跟着这个建议,我们就又回到了关于凯恩斯短期哲学的问题上来。

推进法治和教育的进程,从长远来看当然能够促进全民的素质,而且也能让中国经济的发展环境更为健康。但是,这将是一个很漫长的过程,一两年内不可能有明显的效果,甚至需要毕十年之功。到时候自己已经不在任上,卸任的时候没准还会背着一个“无能”的指责,而长期的发展成绩都让继任者拿去充当政绩。

正像布什一样,发动了一场没有结束的战争,在广受诟病的时候卸任;遭遇了一场并不会在自己任内结束的经济危机,虽然也在努力改变现状,也在积极进行干预,但是还是背上超过80%的反对声音。

袁晓明说没关系,历史会给布什一个公平评判但是,真的会如此吗?也许当历史真的到来的时候,我们会发现,奥巴马成为了罗斯福,布什只能选择当胡佛。因为从历史来看,不但政治家会选择当下,我们也只会记得当下。

当我们谈及这些看的见挑战,以及那些看不见的挑战时,美国必须保持道德上的清白。我经常讲到善恶之分。这可能使某些人感到不愉快。但是善与恶是在世界上真实存在的,而且,两者之间没有妥协。

——布什2009年告别演说

版权声明:凤凰网原创评论,欢迎转载,但请注明出处。

凤凰网评论频道编辑:张恒

上期评中评:端端正正坐好 看两会委员笑话了

匿名发表 隐藏IP地址

作者: 张恒   编辑: 张恒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