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销毁假钞的游戏
2009年01月12日 10:51凤凰网评论专稿 】 【打印

我记得在老家的床垫下面有一本杂志,里面有母亲放的十几张假币,面额从一百到二十不等,那是父亲做买卖时用货物换来的,货物是真的,货币却是假的。我想父母应该也想过继续把它花出去,我甚至也这样想过,但是那些假币越看越假,自己胆量又不足,最终作罢。于是它们就继续安静的躺在那里,时不时的有新成员加入。假钞们自然高兴,他们的成员越来越多,自己也就不再感到孤单——按照劣币驱逐良币的理论,他们数量越多,越有“成良”的可能;而父母却只能一次又一次的自认倒霉——他们没有想过要责怪谁,也没有想过要谁承担责任

当然,作为一个对中国人传统劣根性具有批判意识的知识分子,可以说这是中国人法制意识和维权意识淡薄的体现,是一种逆来顺受的奴性表征。但是,作为一个普通老百姓,遭遇了假钞,我们能怎么办?

在HD系列假钞的新闻刚开始出现的时候,我们就做过一个调查,结果发现有超过九成的人收到过假钞,但是却只有不到7%的人会选择将假钞上交银行。道理很简单,上交银行的结果是自己用切实的经济损失换来了一张银行的没收的证明,然后银行负责将假钞销毁。收到假钞,似乎这应该是我们唯一正确的做法,似乎应该值得提倡,我也应该回去对父母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让他们出让自己的经济利益,换来国家货币系统的安全。

可是,如果每个人都养成了这样的习惯,是不是假币就不会再出现了呢?当然不会,印制假钞的犯罪分子还会源源不断的把假钞输送到社会中去,人们还是会不断的收到假钞,然后不断的将这些假钞交到银行,银行不断的开给个人假钞没收的证明,然后销毁假钞。如此继续下去,就仿佛大众在玩一个游戏:老百姓花钱从犯罪分子哪里购得假钞,然后交给银行销毁。最终,犯罪分子获利,银行没有损失——开具假钞没收证明和销毁可能会有一点的损失,但是应该可以忽略不计,而最大的损失则让老百姓承担了,他们成了这个“销毁假钞”的游戏中,唯一的受害者

李忠卿问百元假钞何以畅通无阻,其实最根本的就在于在假钞流通过程中,损失最大的百姓无权、也无能力去制止假钞的流行,只能和我的父母那样自认倒霉。他们有打假的动力,却没有打假的能力;而银行和公安部门,虽然有打假的能力,但是打假的动力显然不足。如果我们假设有这样一个政策:凡是社会上出现假钞,都由负有打击假钞行为的部门承担损失,甚至是相关负责人必须要引咎辞职,我想他们的动力会更大一些。当然,这样做有失公允,但是让老百姓承担遏制假钞的职责就非常公平吗?


打击假钞,谁该冲在前面?当然是我们的政府机关,是银行,是公安部门,甚至是验钞机,但是绝对不应该是毫无专业知识的大众。可是在HD系列假钞流行的时候,我们的银行不是想到该如何尽快查到假钞售卖的窝点,不是想到该如何减轻民众的损失,却是是忙着告诉民众该如何鉴别假钞——如果每个人都能鉴定假钞,还要印钞机做什么?就连银行的工作人员尚且需要印钞机来进行工作的时候,银行怎么好意思要求民众个个都成为鉴别假钞的资深人士?而又怎么好意思因为民众变不成“验钞机”,就要他们自己承担因为假钞带来的损失?

如杨耕身所说的,中国反假钞所面临的最大困境,就是如何摆脱让公众成为最大受害者的现实。美国侨报说,遏制假钞就要打一场人民的战争,但是在开战之前,我们是不是应该先确保一下人民的利益?

在美国,公众一旦从提款机拿到了假钞,一般立即与该银行联系,并通知执法部门。一般情况下,美国的银行会弥补顾客的损失。而在我国假钞能不能从银行流出还是存疑的,每当有民众称自己从ATM机上取到了假钞,银行不是忙着站出来否认,就是伸着手说:证据呢?证据呢?让老百姓有苦难言,只好自认倒霉。

还是在美国,当事人一旦遭遇假钞,还可以查一下自己的租房或居家保险条款,这些保险公司的政策中,基本都有反假钞条例,给予顾客理赔。“有了银行和保险公司的保护,可以有效降低民众对假钞的恐惧”。而我们呢?你手里有假钞,有关部门一门心思想的就是怎么回收回来,哪里会管你的损失。再好一点,能安抚你一下下就不错了,你还要什么诚意?

对于如此种种,质数说这一次是真的生气了,要和银行打一架。可是有法院已经说了,找人打架是违法的,所以劝质数还是三思一下。在目前情况下,老百姓或许只有四个选择:移民美国;通过修炼,自己成为一个验钞机;每天背着一个验钞机出门;或者加入银行,成为受害最小的一方。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或许每天背着一个验钞机出门要更现实一些。

凤凰网评论编辑:张恒

上期评中评:等不到的车票 绕不开的铁道

匿名发表 隐藏IP地址

作者: 张恒   编辑: 张恒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