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热门搜索词:
彭加木:1980年的符号
2007年09月07日 15:17新世纪周刊投票数: 顶一下  【

科学家、探险、神秘失踪,这些元素的组合,促成了一个偶像的诞生

唐守业,这个被称为彭加木民间搜寻队长的58岁的老记者,最近被折腾得够呛。

6月底,正好是他的著作《寻谜彭加木》出版的时候,在新疆的老朋友给他打电话说:“最近又发现了一具干尸,很有可能就是彭加木的遗体。”他闻讯不由得大喜,这难道是天意?

后来,新疆当地的报社给他打电话,邀请他参与取证队伍。他立刻收拾行装,从山东威海坐火车前往新疆。走到半道的时候,又接到电话请他缓来,因为取证事宜可能会有变化。这样,唐守业只好坐车又回威海了。等回到威海,又听说取证队伍已经决定了出发日期,他赶紧去弄了一张飞机票,在上飞机之前,他收到短信:根据第二次到达现场的分析,为彭加木的可能性很小,您就不用来了。

对这一个多星期的折腾,他称适应了,自从他立志发起找寻彭加木的民间活动后,“比这更大的折腾都经历过”。

震惊全国的失踪

1980年6月17日,中国科学院新疆分院副院长、著名科学家彭加木在新疆罗布泊地区进行考察时失踪。这条消息,成为当时最受人们关注的一条新闻,绝大部分的中国人,正是从这条新闻里,对罗布泊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神秘神奇、恐怖险恶之地。

从6月18日开始的两个月,新华社几乎每天都配发与此相关的消息,广播里几乎每天都播报搜寻的结果,中共中央主席华国锋亲自批示派出空军和地面部队配合搜寻。“彭加木,你在哪里?”这句话被广播里一次又一次地引用。

在新疆阿鲁科尔沁旗广播站,年轻的广播员唐守业把这篇报道贴到了墙上,和千万的听众一起暗自祈祷:彭加木,祝福您千万顺利地走出疏勒河故道,发现水源地,找到食物吃,给全国人民一个惊喜!当时,有许多人响应广播的号召,在内心里暗自作了这样的祈祷。

当20年后,他终于来到彭加木的遇难地后,他发现,年轻时候的良好祝愿,在现实面前是多么的幼稚。罗布泊确实当得起他年轻时候假象中的那八个字:神秘神奇、恐怖险恶,但完全不是他想象中的那样。“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中,一个带病的老人,要真能在没有任何储备的条件下走出疏勒河谷,那简直就是奇迹。”

 

<< 前一页123后一页 >>
作者: 李梓   编辑: 李新爱

>> 发表评论

如果您还不是凤凰会员,欢迎 注册

  • 用户:

    匿名发表

    隐藏IP地址

  • 添加标签:

    (*添加多个标签用逗号隔开)

  • * 您要为您所发言论的后果负责,故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 * 以上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凤凰网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