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议论风生
面对两个截然相反的支持率,公众需要问的还是:两项调查在民众的代表性方面,究竟谁代表得更全面、更开放,谁更能代表大多数?
自本月12日新研制的《通用规范汉字表》面向公众征求意见以来,对44个“调整”字形汉字的争论就一直没平息。就在网民群起反对之时,字表研制专家则透露,目前这组字表已获得近七成“赞成票”。(8月22日《北京日报》)
真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有关近七成“赞成票”的具体细节是:据教育部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有关负责人透露,在过去的9天中,通过信函、传真、电子邮件等方式,大众已对《通用规范汉字表》提出了近1500条建议和意见。其中67%赞成,认为字形调整是必然的;反对的只有6%。
有意思的是“反对的只有6%”。这和网络上的随机调查结果大相径庭。以新浪网为例,在相关新闻刊登后,新浪网随即对汉字整形专门开通了网上调查———“你是否支持调整44个汉字写法?”有359674人接受了调查,截至昨天下午18时,90.3%的人选择反对,认为是“穷折腾”,只有5.0%的人选择支持。
面对这两个几近相反的调查结果,究竟是被调查者进退失据丢掉了判断,还是调查方法有问题?在这种天差地别的背后,究竟谁真正代表民意?
虽说民意抽取有随机调查,然而民意不是随意,它具有相对的稳定性。调查究竟有多少人支持与反对,样本的选择本是件十分精细、科学的事情。比如我本人,我不能因为明天收到几封关于本文的读者来信,通过他们的口吻得出我这篇文章在全国的支持率;一位由上级提拔、任命的官员,也不能因为某周内收到多少封赞成或反对他的信件,计算出自己的支持率,因为至少相当一批没给他写信的人未被抽样。
当然,这种调查并非受访者越多越好,最重要的是其代表性。正因为此,民调专家会说,你可以通过一滴血,检验一个人全身血液的健康状况;但是,如果你只是访问了1万个全部住在美国南部乡村的选民,你对全美国的民意趋向,也可能只是一知半解。
尽管误差在所难免,但是,真正严谨、可信的民意调查,首先要做的是科学、全面地挑选受访者,并且尽可能使他们可以真实地表达自己。否则,这种民调结果虽然字迹工整,也完全可能走样。正是这个原因,一家成熟的媒体在面对一组新的民调数据时,首先要问的是,谁是调查的执行者。相较而言,如果是独立的、有经验的民调公司、公正的媒体或是由著名学术机构完成的调查,其报告就有更高的可信度。
回到前文,假设有关汉字整形的两组数据都是真实的。既然调查民意首先要讲民意抽样的科学性,面对两个截然相反的支持率,公众需要问的还是:两项调查在民众的代表性方面,究竟谁代表得更全面、更开放,谁更能代表大多数?
□熊培云(资深评论员)
共有评论0条 点击查看 | ||
作者:
熊培云
编辑:
缪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