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资讯 > 评论 > 正文
我们的2008:无限怀念,有限悲伤
2008年12月30日 09:41中国青年报 】 【打印

商业化阴影下的文学带来风光也失去尊严

文学的商业化进程在2008年更为加剧。后缀冠以“公司”名称的盛大文学的出现,搅动着本就商业味浓厚的文学市场。30个省作协主席上网打擂,被认为是传统文学找到了与网络对接的接口;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集体上网展示,被指离市场越来越近离读者却越来越远;麦家因获茅盾文学奖被杭州文联重金引进,被批为政府花纳税人的钱用来为地方涂脂抹粉;阎崇年无锡签售遭“掌掴”,《百家讲坛》的商业化被追溯成原罪;作家富豪榜再次颁布,中国作家收入整体缩水……商业如同一件华美却单薄的外衣,在给文学还以风光的同时,也让文学在逐渐失去自身应具备的温暖。

9月,起点中文网举办“全国30省区市作协主席起点写作大赛”,这次活动,先是以限定参赛者身份为作协主席引起媒体关注,后因河北省作协主席谈歌“下一秒打死韩寒”被媒体放大,而引起韩寒与几位作协主席进行博客骂战。喧闹声里,“大赛”也悄然改名“巡展”。传统文学是不是要彻底商业化了?商业化后的传统文学还能够为我们提供优质的精神食粮吗?面对质疑,一些参赛主席表达出的“作家也要吃饭”、“传统文学也要明码标价”的态度,得到了不少支持的声音。以前大家要求作家要甘于清贫,现在,人们的观念的确变了,凭什么作家就不能富裕起来?凭什么认为成为富豪的作家就写不出优秀的文学作品?也许正是有了这种观念上无声的改变,文学的商业化才会如此赤裸裸。

10月5日,学术明星、《百家讲坛》主讲之一阎崇年在无锡签售时遭一年轻男子掌掴,原因据称是打人者不满阎崇年关于清朝历史和人物的一些观点。也有人认为,这两个耳光是打给《百家讲坛》的。李敖曾撰写《于丹批判》一文指出:《百家讲坛》的运作模式“不失为一种成功的商业化转型运作”,但栏目采用“娱乐界包装影视明星的手法来打造‘学术明星’”,却是一种“媚俗行径”。说到底,商业化成就了《百家讲坛》,同样,商业化也毁掉了《百家讲坛》。阎崇年遭袭击,与其说持异见者因无法以草根身份与之在同一平台上对话才导致暴力事件发生,不如说过度商业化让文化学术失去了尊严,才让阎崇年当了替罪羊。

每个人都有追求更好生活的权利,作家和学者也不例外,出售思想和文字获利,同样应获尊重,因此,商业的参与任何人都无法阻止,我们唯一能期望的是,这些作家和学者,能够守住良知和作品水准的双重底线,为这个世界贡献出更多美好的精神产品。

下一页:民间词语创作活跃凸现大众文化叛逆心理

山寨  

匿名发表 隐藏IP地址

作者: 韩浩月   编辑: 张恒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