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资讯 > 评论 > 正文
我们的2008:无限怀念,有限悲伤
2008年12月30日 09:41中国青年报 】 【打印

开篇语:

没有哪个年份,比2008更让我们急于向它告别。也没有哪个年份,比2008更能清晰铭刻于中国人的记忆之中。站在新年边上,试图向过去挥手的时候,我们会发现,此刻,喜悦不是那么明显,悲痛也不再那么强烈。

2008年,可以用悲欣交集来形容——是的,甚至连“悲喜交加”这个词用在今年也不恰当。因为,在这年,悲伤大过喜悦,痛苦多于幸福。盘点一年的文化现象和文化事件,可以感到,喧哗的众声已经渐渐远去,迷乱的图景已经写进更为繁复的历史……

天灾人祸让人民的文化心理趋向成熟

2008年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灾难年。南方雪灾、汶川大地震、胶济铁路火车相撞、新疆暴力事件、瓮安事件、陇南事件、三聚氰胺毒奶、经济危机……这还远不是2008“中国灾难群”的全部内容。矿难、火灾、骚乱、疫情……接踵而来的坏消息,隔三岔五出现在媒体上,让人们悲伤、流泪、愤怒、无助。“80后”的年轻人说,经过这一年他们成熟了,而对所有中国人而言,经过了这一年,他们的情感深处,何尝不是增加了一份悲天悯人的成分。

1月的南方雪灾让人们记住了一个地方:湖南郴州。5月12日,一场震惊世界的大地震又将人们的视线聚到了“四川汶川”。改革开放以来平稳运转已经30年的中国社会,已经习惯了接受好消息,没人愿意相信,一场灾难之后,会有一场更大的灾难接踵而至。电视里不断播出的画面,让所有中国人都无可避免地处在焦急和忧虑中。但是,在灾难中,人性的光辉也得以充分彰显和释放,民众因为注意力集中于经济发展而松散的团结精神,也借此得以凝聚。经历过悲恸打击的中国人,开始真正具备了大国国民心态。

“孩子/快抓紧妈妈的手/去天堂的路太黑了/妈妈怕你碰了头/快抓紧妈妈的手/让妈妈陪你走。”这是那首流传于网络和手机上的《孩子,快抓紧妈妈的手》。语句朴实易懂,以它为代表,诗歌,这一远离时代现场良久的文学题材重新回到大众生活中。在雪灾和地震期间,民众一共创作了多少首诗歌?无从统计,但通过神州处处涌动的诗情,却让人真切感受到了人与人之间最原始的情感——同情与怜悯。

天灾可原,人祸难谅。那些因悲而生却无处发泄的愤怒,被倾泻到一些因制度弊病而导致的人祸事件上。多年前,龙应台一篇《中国人,你为什么不生气》的文章名噪一时,而在2008年,愤怒作为一种集体爆发的情绪,成为中国发出的最大声音。政治文明的进步,舆论平台的增多,参与方式的多样,使得无论多么强烈的情感,都能通过一定的方式和渠道得以表达。个体的力量加在一起所形成的力量,被冠以了“民意”的称谓。在2008,民意让人感受到了它无形且庞大的影响力。因为这影响力的存在,民众的文化心理也随之发生了相应变化,沉稳和自信正在取代浮躁和疑虑,成熟和睿智正在取代慌乱和不安。

下一页:山寨文化撞了一下主流文化的腰

山寨  

匿名发表 隐藏IP地址

作者: 韩浩月   编辑: 张恒
更多新闻
凤凰资讯
热点图片1热点图片2